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湯愷迪醫生 >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由急症科醫生踏上醫美之路

湯E生手記

湯愷迪醫生(Dr Eddie Tong Hoi Dik) 是香港註冊醫生,中學在英國留學,高中畢業後返回香港,於香港中文大學讀醫,成為內外全科醫學士。擁有20多年臨床診症經驗,具有逾10年醫學美容經驗,專長以客人角度出發,致力為客人創造個人化的美麗,從內而外感受到亮麗的自我。
十年人事幾番新 由急症科醫生踏上醫美之路
發表於 10-11-2022 12:00 AM

早前剛剛是《東周刊》1000期的大日子,真的要恭喜!恭喜!

一本周刊的1000期,即大約用了19年的時間去經營,不用多說也知這並不容易。

加上,近幾年互聯網的誕生,社交媒體的崛起等都為「新聞媒體」帶來顛覆性的革命,傳統的紙媒行業面對的困難不少。

看到《東周刊》的1000期,感受更深,令我聯想到「十年人事幾番新」這句說話。

 小弟在醫科畢業後的第一年實習,一如所有的醫生都要體驗on call 36小時的鐵人生活,朝早5點起身、早上巡房、看門診、幫手抽血、檢示病人化驗報告,直到夜晚還要囡不停接收新入院病人,然後到第二日又重複以上的工作,無限輪迴。

 之後,到成為麻醉科和急症科醫生後,雖然不用經歷on call 36小時,但每日都如同上戰場一樣,要為過百病人看診、治療、排解其難雜症,期間亦經歷過最具挑戰性的沙士疫情,回顧這幾年來的「戰場生活」確實是辛苦,精神上和體能上極具挑戰外,工作上是精采和有意義的。

 

 只是年月匆匆而過,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會有着不同的追求和選擇。

 或許當下的我突然「驛馬星動」,很想有些轉變,出來當一家家庭醫生,在這段期間的感受又是另一個層次。

 因為當家庭醫生會跟病人會貼近一點,簡單一點,我們會多點時間去與病人接觸,除了醫治他們的疾病痛症之餘,有時更會看到他們的心理需要,這亦是我之後開創一條當時並未普及,去發展醫學美容的原因。

 離開家庭醫生的工作模式,走入醫美的世界,的確會聽到很多反對聲音,有很多朋友會話:「做家庭醫生直接醫人,不是更有意義嗎?」、「醫學美容太新,要走這條路,未免太過辛苦了。」

 人生苦短,對我而言「挑戰自己」也很有意思,況且大家有沒有看過曾獲艾美獎與金球獎的美劇(Nip/Tuck),這是一部以整容醫學為主題的美國電視劇。

 醫美同整容醫學當然是有分別、是兩個層面的,但兩者相類的是可以帶給大家希望,這亦是我決心轉變的原因。

 正如之前提及過,我做家庭醫生的時候,曾經接觸過很多因為不滿自己容貌而情緒長期低落,屈出病來的病人,他們的想法和需求,我都聽到了,亦有放在心中。

 所以有好人會覺得「人不可貌相」,但把「容貌」看得有幾輕、有幾重,人人不同,你看得輕,不代表別人也一樣,既然有人「愛美麗」、「視美如命」 ,就足見「醫美」有其發展的意義。

 俗語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時著萬事起頭難,啟動就成功一半的想法走上醫美之旅。

 

回想過來,這十年並不易過,由於當時的醫學美容科技還是剛起步,莫講團隊們未能掌握應用儀器,就連推銷儀器的售貨員也一知半解。

 

很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搞笑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售貨員向我推銷一部彩光機,他們滿有信心地按下我身體,在我的面上使用這部彩光機,由於當時我曬得很古銅色,而售貨員卻因為未熟習使用這部機,一個錯手弄致我面頰兩邊都有一隻明顯淺色了的手掌印,如同被人狠狠打了兩巴掌似的。

 

然而要消退這兩個手掌印並不容易,足足花了年幾兩年時間,漂白、激光等美容療程才可恢復本來面目。

 

回顧過去,這10年醫美業務上的發展有喜有樂,能夠與「戰友」並肩作戰,見證醫美業蓬勃發展及進步,又看到很多客人因為變靚而變得更有自信,生活更美滿,足證10年前,我踏出的這一步,是正確的!

閱讀(498)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