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修行的途徑,皆以度己度人為目標,以利己利人行為作原則,無論身處六道中每一角落,都依願修行,致力解救衆生之苦難,指引那些沉淪於貪嗔痴漩渦中浮沉的眾生,走向修行解脫之大道。這樣發願修行者,可稱之為菩薩也。
菩薩行者,由於不斷充實自己,認識世間各種各類的知識,體察不同境界眾生之苦,所以在他們行自利利他之地, 多行方便法門,不拘形相,甚至任何階層亦能遍達,所以很多菩薩均現居士身度世,修菩薩行的為自利及利他,所以亦有不少住世菩薩,亦即生活在現世中的肉身菩薩。
已入聖位的菩薩,隨其道行功法之深淺,方便分作十個階位,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及的十地果位了。菩薩之果位分為十個階段,並不是佛法有別之義,這只不過使修菩薩道之行者,可作為指標,以作精進之目標而已。
第一階位是「歡喜地」。由於行者得聞佛法,得知解脫出世之法門,對世間的一切完全改觀,故此便登上了歡喜地。

第二階位是「離垢地」。從實踐中證悟到修行之道,故此因而淨化一切思想言行,一切身口意均依聖道而行,戒律圓滿具足,在道法上已不染塵垢,故稱為離垢地,是此義也。

第三階位是「發光地」。從實踐修行中體證了實相,故此發出了智慧的光芒,這盞智慧光芒的明燈,照現了衆生的顛倒夢想,隨而以這光芒驅除黑暗,破除無明,照醒愚蒙眾生,令使歸於正道去修行,故此稱為「發光地」。
第四階位是「焰慧地」。處於這階段的菩薩,因體證到諸法與衆生的虛妄不實,為了拯救世人,所證悟的智慧,練得猶如強烈無比的火焰,即如爐火純青一樣的境界,代表著渡世之心猶如熊熊烈火,故此稱為「焰慧地」。
閱讀(2465) 網誌分類: 開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