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濠飲濠食 >  舊物展覽配美食!板樟堂巷「澳葡坊」

科公子

科公子,自命麻煩嗜吃人,為食絕不妥協,可以不理價格高低環境好壞,一切味道先決,心願盡嚐各國最傳統菜式。香港人長居澳門工作,再忙也好,發誓三餐不准吃得不好。
舊物展覽配美食!板樟堂巷「澳葡坊」
發表於 12-08-2022 12:00 AM

澳門社會經一個多月努力,終於達到疫情社會面清零,民生按序復常。我留意到有網民以澳門作為例子,證明採取半封城措施加十多次全民核檢,清零是有可能的,倜侃香港每日仍徘徊四、五千宗確診。我認為港澳應對疫情策略已明顯不同,香港繼續國際城市定位,抵港檢疫措施剛放寬至三加四;澳門則選擇與內地同城化,各自各精彩,爭拗太無謂。

有間餐廳,我在澳門六月爆疫前已光顧,留到今日推出,因為這間餐廳堂食較有意思。由議事亭前地往板樟堂方向走,轉入板樟堂巷,有間叫「澳葡坊」的菜館,店面不甚起眼,途人很易錯過。此店已開業數年,做過茶餐廳;後來店主請到年青葡國大廚Almeida加盟,變成做葡菜。

由議事亭前地往板樟堂方向走,轉入板樟堂巷,有間叫「澳葡坊」的菜館,店面不甚起眼,途人很易錯過。

澳門葡國菜館恆河沙數,我覺得很難挑選一間公認最出色的,各有各擅長,主要視乎你需要甚麼。「澳葡坊」最大特色就是餐廳陳設:東主鍾先生喜歡旅遊,去到葡萄牙次數最多,多到自己都記不清去了幾次;他又酷愛舊物件,環遊世界後搜羅到的收藏品,都放在「澳葡坊」展示。

一入門口,就見到半輛「Datsun」舊卡車:老闆鍾生在葡國把它買下,解體車頭和尾板,運返濠江作陳設,玩味十足。

一入門口,就見到半輛「Datsun」舊卡車:鍾生在葡國把它買下,解體車頭和尾板,運返濠江作陳設,玩味十足,足以證明這位老闆有幾好玩。場內還有多部老爺收銀機、富歐陸特色的碗碟等,只要來光顧,你就可以在這所舊物展覽館慢慢睇。

餐廳放滿外國及本地舊物品,較搶眼有牆上貼出的《新知周刊》,以及各款古董收銀機。

《新知》開創香港傳媒界先河,集報導時事、黑幫動態、娛樂熱話於一身;又會大灑鹽花,彩色印刷女星艷照,當年來說尺度算相當大。

老闆除了愛儲外國舊物,也喜歡本地舊物,包括舊月餅罐、舊戲票等。最搶眼當然是餐廳牆上貼滿大量《新知周刊》,這雜誌當年開創香港傳媒界先河,集報導時事、黑幫動態、娛樂熱話於一身;又會大灑鹽花,彩色印刷女星艷照,以七十年代來說尺度算是相當大。

用舊式痰盂來做冰桶擺放酒水,也是此店特色。

「澳葡坊」設有特大長枱,二三十人同時光顧也坐得落。

當然,如果只有陳設有特色,但食物不濟,顧客前來恐怕變成一次過,實非長遠之計,因此食物質素也相當重要。當晚我們朋友聚會人數多,試到很多菜式:頭盤有傳統釀蟹蓋(Sapateira)、葡式牛肉粒(Pica pau);有常見的蒜片蝦,也有較另類的山羊芝士等,花款非常多。

頭盤有釀蟹蓋(Sapateira)(上)、葡式牛肉粒(Pica pau)(下左一)、蒜片蝦(下中)和山羊芝士等(下右一),花款很多。

大廚Almeida與胞兄齊齊來澳門餐飲業打江山,我奇怪他年紀輕輕,為何懂得做那麼多菜式。他解釋說:「我與家人住在葡萄牙一個邊境鄉鎮,位置與西班牙相當近,形成獨特飲食文化。由小到大,當我們嚷着想要吃什麼,擅於烹調的婆婆只會說『可以,我教你們做,但以後想吃甚麼就要自己動手煮』。就是這樣,我與哥哥承傳她的手藝,成為廚師。」

白酒煮蜆蜆肉飽滿、無沙,份量較其他葡國菜館大。

當晚安排了兩款馬介休菜式,一款是大廚母親家傳做法,將馬介休以橄欖油及洋葱油油封,加入蛋黃形成奶油醬伴吃,層次豐富(上);忌廉焗馬介休,大大塊鹹鱈魚放進去焗,毫不吝嗇。(下)

Almeida烹調海鮮有一手:白酒煮蜆蜆肉飽滿、無沙,份量較其他葡國菜館大。在澳門吃葡菜不會沒有鹹鱈魚(即馬介休Bacalhau),當晚一口氣安排了兩款馬介休菜式,一款是大廚母親家傳做法,將馬介休以橄欖油及洋葱油油封,加入蛋黃形成奶油醬伴吃,層次豐富;忌廉焗馬介休,不像同行只加少少魚絲,而是大大塊鹹鱈魚放進去焗,毫不吝嗇。

切燒雞時,老闆客氣地把雞腿部分留給我,皮脆且爆汁,好吃。

墨汁龍蝦飯以大量海鮮熬湯,墨汁做色,再加龍蝦肉,光顧此店必點。

愈後送上的主菜就愈精彩:老闆客氣,切燒雞時把雞腿部分留給我,皮脆且爆汁,但有機會我倒想試試我最喜歡的雞腩部分,如果同樣好吃就更完美。食西餐,墨汁意大利麵大家吃得多,當晚大廚準備了墨汁龍蝦飯,同樣以大量海鮮熬湯,墨汁做色,再加龍蝦肉,光顧此店必點。

燒八瓜魚,當真是原隻八隻爪地上枱,看得大家嘩嘩聲忙着打卡。

我最初怕食落很硬,沒料到肉質鬆軟無比,也不黏牙。大廚說做這菜急不來,必定要用低溫慢火煮,才能做出完美效果。

最後兩度主菜,我作出最高度推介,共通點是光顧的人要夠多,才能一窺菜式全貌:首先是燒八瓜魚,當真是原隻八隻爪地上枱,看得大家嘩嘩聲忙着打卡。我最初怕食落會很硬,沒料肉質鬆軟無比,也不黏牙。大廚說做這菜急不來,必定要用低溫慢火煮,才能做出完美效果。

另一度葡式烤乳豬,也是客人來此店慶祝生日或喜慶事時經常點的菜式,用切燒豬代替切蛋糕。

另一度是葡式烤乳豬。近年愈來愈多朋友過生日或有喜慶事時,喜歡以切燒豬代替切蛋糕。切慣中式燒豬,試下切葡式燒乳豬也不俗,皮脆肉又香,而且醃得相當均勻,不會有些部分過鹹的情況。在此提提大家,燒八瓜魚及燒乳豬都是必須預訂才有,如無太多人光顧,吃不完全隻,也可以提早問問店家能否只要一份,試試這兩度菜式。

乳豬燒得不俗,皮脆肉又香,而且醃得相當均勻,不會有些部分過鹹的情況。

餐廳展覽舊物充滿特色,食物出乎意料地傳統和美味,日後介紹朋友吃葡菜,這間「澳葡坊」會是我其中一間熱烈推介的餐館。

 

閱讀(1796) 網誌分類: 舊物展覽配美食!板樟堂巷「澳葡坊」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