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間、樂無止境、英雄的浮想 文: 韋 然
2022年6月22號夜, 我在一會兒下雨和一會兒停雨間來到了西九龍文化區的自由空間,看了、聽了和感覺了一場視覺戲劇藝術和音樂合體的樂聚。真想不到在過去兩年多,世界和音樂空間都好像停頓了下來,心田乾早得像三年沒有半滴雨水的滋潤。突然間音樂可以在自由空間響起,幸悅之情,難以形容。
疫情後第一次走進音樂空間,卻發覺世界好像翻轉了似的。踏上表演台的,是觀眾群,而表演者則散落在觀眾席上,蓋上了一張白色的薄紗似的膠布,然後我們像在對掉的世界中,看到樂手好像在無形的捆縛中掙扎,然後衝破薄紗,破繭而出,又好像走出疫情的困撓,為我們帶來了英雄的浮想,還讓我們感覺到音樂披上了燈光的色彩、劇戲的曲折,形成了一個立體感的呈獻,加強了音樂的感受,完完全全是Music plus,把音樂的空間擴展再擴展。
HKPO The Orchestra Academy和自由空間和的音樂呈獻,讓我想起了當年在澳門際音樂節中,坐在星夜的大三巴下,聽Tan Dun 的Water Concerto , 靜靜的走進音樂的元宇宙裡探索。
這夜,我在另一個世界中聽了 John Adams 的 Chamber Symphony 首演的Ludwig W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Eroica”九重奏版。這音樂會的指揮、音樂、音色、音響和燈光都很出色,只是整夜都有一點無形壓迫感似的。這一個音樂會,是不是應該在戶外演出才到乎合自由空間要傳出來的訊息呢? 音樂應該在自由的世界飛馳而不是困在室內的空間。在室內這樣的聽,真的要有很大的定力,才能好好欣賞這一夜的樂章,稍一不慎,就會魂遊太空。
閱讀(308)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