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悲傷留給音樂 文 : 韋然
今早看了黃志華老師推介的香港早期粵語歌曲, 文中嘆息好歌湮歿 民間, 惹來心中極大共鳴。音樂創作是一條很寂寞的路。一首花盡了無盡心思去創作出來的歌曲,流行出來的機會其實是很微的。就算你是大作曲家、大填詞家,也不是每一首歌都可以有機會流行的。
早年的歌曲要流行入屋,除了歌曲要曲、詞、編、唱俱佳之外、主要還是要靠人與人之間的傳唱。歌曲流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電台和電視台的曝光。在還未有電台之前,歌曲靠人的傳唱。到有了電台,電台的播放,就成為歌曲流行的平台,到電視台的一出,電視台就和電台平分春色。
就這樣,電影主題曲、電台廣播歌主題曲、電視主題曲,由於日播夜播的關係,流行的機會就大了很多。歌曲要是得到電台電視台推介,有了曝光的機會,歌曲也有流行出來的機會。一般獨立唱片製作,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財力去大灑金錢賣廣告,而歌曲也不是由大歌手唱出,歌曲可以給電台推介的機會,微之又微,即使你的作品是驚為天人之作,但如果是沒有機會接人群的話,歌曲出版之後,能聽過這首歌的人,最多也只有幾人至幾百人而已。
早年給莫旭秋寫作的歌曲《愛情原來是個笑話》,個人覺得也算是見得人的作品。由於莫旭秋當年只是歌手在微時,而我們的唱片公司,更是微型的唱片公司,歌曲要得到電台的關注的機會也是接近零的。當年我們把歌曲送到某官方電台,就有高高在上的DJ, 在我們轉身還未離台之時,就早把我們派去的白版唱片拋進垃圾桶。當年就為了這小事,向電台主管投訴,答案,當然是很官方的,是DJ一時不小心把唱片掉到垃圾桶中。
現在有了互聯網,許多不可能的事都會突然發生。就像廣西小子寫了《不該用情》一曲,給搞笑的莫叫姐姐一唱,就成為全中國爆紅的塑膠粵語歌曲,十分搞笑。粵語歌曲在全中國再一次回歸,這一些塑膠粵語曲一首接一首的流行起來,也有一定的功勞。
《愛情原來是個笑話》其實在出版時, 就早已湮沒人間。想不到莫旭秋哥哥成名後在音樂會中重唱,帶來了近萬人重新認識這一首歌。
這一首歌將來會不會流行, God knows! 如果大家明白悲傷是留給音樂的,大家就會舒服很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jPJ4Bgguo
閱讀(303)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