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eblog >  濠飲濠食 >  米芝蓮一星餐廳!新派韓國菜館「Hansik Goo」

科公子

科公子,自命麻煩嗜吃人,為食絕不妥協,可以不理價格高低環境好壞,一切味道先決,心願盡嚐各國最傳統菜式。香港人長居澳門工作,再忙也好,發誓三餐不准吃得不好。
米芝蓮一星餐廳!新派韓國菜館「Hansik Goo」
發表於 25-02-2022 12:00 AM
 

去年底動身返港、籌辦兩項空手道大賽。第一項順利完成,第二項原訂今年一月中舉行,最初還期望做完該比賽後,港澳回復通關,可以免隔離回澳。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波疫情大爆發,比賽當然要取消,想返澳門也非易事,皆因離港避疫人士甚多,要與他們爭隔離酒店、金巴車票及核檢配額,堪稱「過三關」;幸好難題一一解決,成功回澳。

上月公布《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2022》時,疫情還未爆發,我抽空試了一間一星級韓國菜館,當時計劃以特別篇形式介紹。我明白,內地及澳門朋友目前如非極為必要,否則肯定不會赴港;但轉念一想,就像現時睇外地旅遊節目,一樣係無得去,但起碼發揮「睇咗當去咗」的功效。無論大家是否追捧這些星級食府、會不會去,當作擴闊視野其實無壞。

自己學過五年韓語,對該國文化及飲食習慣有情意結;近年當地飲食潮流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年輕中產為首的一群,都喜歡精緻而味美的混合菜。「Hansik Goo」韓籍主廚姜珉求,在首爾開設的「Mingles」,早已取得米芝蓮二星,被譽為該國最佳精緻料理,來到香港開店一年多又奪星,證實他出品的食物,就是代表韓國菜新潮,試他的店就夠了。

光顧fine-dining,提早預約是基本禮貌。致電餐廳訂位,操英語的侍應確認你想光顧的日期有位後,會請你留低聯絡電郵。轉用電郵溝通後,侍應會要求客人提供照片以便迎賓,問清楚客人有什麼不吃的食物、當天光顧是否為了特別慶祝等,最後請客人留低信用卡資料作保證金。有點麻煩?我則認為會用這種模式運作的餐廳,肯定非常嚴謹,更期待。

舊中環街市近年活化為美食街兼文創景點,一月初香港疫情未爆發,遊人還真不少。

「Hansik Goo」在中上環大廈內開店,距離舊中環街市僅數分鐘步程;上址近年活化為美食街兼文創景點,那時疫情未爆發,遊人還真不少,我路過時也打過卡,才轉到餐廳用膳。「Hansik Goo」的裝煌比我想像中簡樸、隨意;餐桌不會密密麻麻地靠在一起,空間感充足,很舒服。

「Hansik Goo」2020年在香港開業,最初落戶擺花街,現時搬到威靈頓街198號,該店剛獲米芝蓮一星級榮譽。

餐廳裝煌比我想像中簡樸、隨意;餐桌不會密密麻麻地靠在一起,空間感充足,很舒服。

菜牌表面上用英文,但其實都是韓文發音,為方便食客了解菜式內容,旁邊會有註解表,讓不懂韓語的食客知道「Hweh」是刺身、「Hanwoo」是韓牛等。當天我試午市「品嘗套餐」,四度菜加甜品,每位收費888港元,以該店有韓國名廚壓陣、剛剛奪得米芝蓮星級榮譽計,不貴了。

菜牌表面上用英文,其實是韓文發音。為方便食客了解菜式,旁邊有註解表。當天我試「品嘗套餐」,四度菜加甜品每位收費888港元。

第一度菜是刺身拼盤,有章紅、扇貝及鯖魚三款海鮮。在韓國,海鮮刺身的烹調風格比較豪邁,感覺上沒有日本刺身般雅緻;但「Hansik Goo」的刺身,每款都配搭韓國料理常用的配菜,賣相精緻得多。大廚選用的食材如菠菜、松子及韓國梨等,均不算濃味,卻能提升刺身的鮮味。品嘗套餐的菜式較少,一開始就要令食客留下好印象,當天成功做到了。

第一度菜是刺身拼盤,有章紅、扇貝及鯖魚三款魚(右起)。每款刺身都配搭韓國料理常用的食材,包括菠菜、梨子等,賣相精緻。

第二度菜吃「Mandu」,讀音很像饅頭對不對?韓文意思其實是餃子。然而當天的餃子皮並非用麵粉做,而是以海鱸魚去刺成為魚柳,再捲起平日用來做餃子的餡料吃,配合魚卷上面的豬肉鬆,有魚鮮又有肉香,味道相當豐富和特別,相當好吃。

第二度菜吃「Mandu」,韓文意思是餃子。然而當天的餃子皮並非用麵粉做,而是以海鱸魚去刺成為魚柳,再捲起餃子的餡料吃。

第三度菜是蔘雞意大利飯。大廚先把雞起肉,捲着蝦肉粒烹調,最後以蔘蜜汁調味。旁邊的一小撮意大利飯,口感有點像吃蔘雞湯時、從雞隻內掏出的糯米般,黏糯香甜。美味是肯定的,但美中不足是作為套餐,剛剛吃過魚卷,接着又吃雞肉卷,有點重覆,應避免安排在一張餐單;其次飯的份量真的太小,只有像一口壽司那麼多飯粒,男女都不會夠。

第三度菜是蔘雞意大利飯。大廚先把雞起肉,捲着蝦肉粒烹調,最後以蔘蜜汁調味。旁邊的意大利飯,口感有點像吃蔘雞湯雞內的糯米。

我預料,就算上了套餐最後一度菜,我都應該不會夠飽。基於這原因,我向侍應索取a la carte菜單,並要求先上單點菜式,之後才以套餐原有主菜作結。單點菜單當中,炸雞本來最吸引,但最後我選擇了醬油蝦,因為好吃的炸雞在香港仍能找到,但要找到一間會做醃生蝦、而我對其衛生狀況有信心的店,便很不容易了。「Hansik Goo」的醬油蝦,醇香稍嫌有點不夠、不及專門店,但起碼是韓國地道水準,已經非常難得。

「Hansik Goo」的醬油蝦,醇香稍嫌有點不夠、不及韓國當地的醬油海鮮專門店,但起碼算是地道水準,已經非常難得。

經歷刺身、「饅頭」、蔘雞及醬油海鮮,這趟味覺之旅,最後一度菜是韓牛配拌麵。我一直覺得,韓牛滋味比日本和牛更勝一籌,可惜出口到香港的韓牛,試過很多次質素令人失望。「Hansik Goo」終讓我改觀,絕對優質韓牛,滿載肉香不肥膩,極品!遺憾份量又是太少,不夠喉。

一直覺得韓牛滋味比日本和牛更勝一籌,可惜出口到香港的韓牛,質素令人失望。「Hansik Goo」讓我改觀,絕對優質韓牛,味道極佳!

至於拌麵,樸實無華,是整頓精緻的套餐中,唯一能豪邁進食的菜式。最後的甜品,以韓國傳統的馬格利酒(Mekgeolli)製成雪糕,配以黑蒜蛋白酥皮,繼續貫徹賣相佳、味道好的宗旨。

至於拌麵,樸實無華,是整頓精緻的套餐中,唯一能豪邁進食的菜式。

最後的甜品,以韓國傳統馬格利酒(Mekgeolli)製成雪糕,配以黑蒜蛋白酥皮,繼續貫徹賣相佳、味道好的宗旨。 

試「Hansik Goo」的品嘗套餐,確實是一次良好體驗,對於我這類頑固中佬、永遠覺得傳統料理就是好的麻煩食客,引證傳統菜式一樣可以添加創意,賦予新的生命。該店能夠在米芝蓮摘星,可說是實至名歸。

「Hansik Goo」向我證明,傳統菜式一樣可以添加創意,賦予新的生命。該店能夠在米芝蓮摘星,可說是實至名歸。

 

 

閱讀(1690)


昔日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