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周四)香港踏入第5波疫情,疫情越見嚴峻,消息指本港今增約986宗確診個案,另有約300宗初步確診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就表示,確診個案涉及多個家庭群組,不少群組涉及10多20人,都是在農曆新年前後有聚會而造成一家人確診;其他個案涉及較多家庭主婦、長者和退休人士,大多沒有關連,但去過商場和街市等。
看見每天的數字,說實的確令人心寒,身邊的朋友每天都致電過來問我意見,他們應該要怎樣做才可以戰勝這場疫情,或避過這個疫情?怎樣戰勝和如何避過疫情,這個問題,相信這一刻沒有一個人會有答案,我們可以做就是要抱着正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切勿被一大堆的數字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心情很影響健康的,自身的抵抗力差,細菌便容易攻擊你了!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每日為我們報導新增確診人數均破單日新高,情況令人擔心。
講到樂觀的心情,小弟近日收到朋友轉寄一個搞笑的訊息,內容是:「動態清零呢個term聽左一排,正常人都應該唔知佢係咩意思,我都係。但早兩日打牌,我就突然明左。
即係你做緊萬子,手上仲有兩三隻筒子索子,你一直想打走晒佢,但打兩隻又摸一隻,上輪打晒,今輪又摸到隻,重重覆覆去到摸和都清唔晒。
呢個啱啱打走晒,轉頭又摸返上手,又要再打出嘅過程,就係動態清零,多謝各位。」這段字來得幽默,在這個緊張的時刻,實在可令人輕鬆一下,開心下。
翻查資料,「動態清零」與「零感染」不同。具體來說,「動態清零」指的是:及時主動發現傳染源;一旦發現病例,快速採取公共衛生和社會的干預措施;主要運用中西醫結合等方法,有效救治患者,防止輕轉重,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至於「動態清零」與「零感染」的不同,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曾在記者會上這樣解釋,「兩者不是一回事,現在還沒有能力做到不出現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當發現有本土病例出現的時候,快速撲滅疫情。」
所以,「動態清零」並不全然以結果為取向,「清零」也並非絕對——而是當疫情爆發的時候,有意願,有能力,有行動在最大限度達至「清零」目標。即便最後結果不是「清零」,局面依然會是可控而動態穩定的。
簡單一點,就是有心有力地去「清零」就是「動態清零」,這個解說,大家會不會容易明白一點呢?
閱讀(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