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討論的熱話,就是防疫該繼續嚴防死守,還是與病毒共存:海外疫情死守失敗,索性唔守,只全力推動國民注射疫苗,之後舞照跳旅行照去,經濟得以恢復;這些國家計過數,有打疫苗的國民就算染病,但入院率低死亡率更低,搏得過。至於港澳,必須配合內地政策,繼續守;想去海外旅遊?打了疫苗去是無問題,回家又要隔離,立即卻步。
講起海外旅行,日韓台堪稱港澳居民熱門選擇,其中一個很多人喜歡的行程,就是到當地漁港或漁市場,即買即嘆海鮮。我在上述三地都試過這樣做,最初感覺良好,後來才發現很多漁港、漁市場,賣的貨根本並非該處撈捕,而是從其他地方買養殖貨回來賣,價錢又貴,專劏遊客。以後外遊,很少刻意去漁市場了;豈料如今想去都無得去,又心思思。

1) 到日韓台旅行,其中一個熱門行程就是到漁港或漁市場即買即嘆海鮮,但很多並非野生捕獲,養殖貨佔大部分,價錢又貴,專劏遊客。
早前,空手道好友占士回澳門辦些事。說也有趣,我是香港人但長居澳門,他是澳門人卻長居香港,講到澳門搵食,我應該比他還擅長。帶他連吃數餐後,我出了一個鬼主意──搵日早點起床,我帶他吃全澳門最招積的早餐?當天八時許,我們一齊到沙梨頭,開估:趁着休漁期剛結束,我帶他到澳門「豐洲市場」,買剛剛捕獲的野生海鮮即席做早餐!

2) 休漁期結束,野生海鮮又平又靚,此時不吃更待何時?來內港吧!
本地人都知,在澳門買靚海鮮有兩大選擇:第一是俗稱「水上街市」、亦即現時重建後的沙梨頭街市,海鮮又靚又平,但要很早去,基本上早上十點前海魚海蝦便賣清光。若不能早起不打緊,等第二輪漁船返,下午四時後到下環街市,選擇更多,但價錢便貴一點了。住在澳門多年,兩個街市都會去,但都只是買魚蝦回家煮,即買即搵地方加工是首次。

3) 沙梨頭一帶開設很多海鮮批發,連台灣「上引水產」都有?同名而已。

4) 在澳門買靚海鮮有兩大選擇:第一是俗稱「水上街市」、亦即重建後的沙梨頭街市,海鮮又靚又平,但要很早去,基本上早上十點前賣光。
自問對揀海鮮頗有信心,說到底,我也是半個漁民子弟:我母親一家,全部漁民出身,細個食鹹魚,都是舅父在漁船曬的鬚眉魚,認真招積!可惜,我兒時因為怕哽骨,很不喜歡吃魚,直至長大後自己愛上入廚,才會喜歡逛魚檔,追着野生海鮮食,還向阿媽舅父阿姨請教揀魚心得;以前有得食唔食,到舅父們賣漁船上岸謀生才找魚吃,你話係咪犯賤?
話題扯得太遠,講講小弟逛漁市場的心得:如果你不熟悉該街市魚檔,光顧最人頭湧湧、漁販最無耐性講解、又不肯幫忙劏魚的那檔就對了,肯定是因為海鮮平靚正,故不愁生意。能夠揀到泵住氣的鮮活魚獲最好,但上冰枱的魚也不代表差,最基本看魚眼,揀明亮的,魚眼像白內障的就不行。學習辨認魚種,以及如何分辨野生還是養殖,例如龍脷,養殖的因為腹部長期碰到池底排洩物,故有黑斑,不要買。

5) 如果你不熟悉街市環境,就光顧最人頭湧湧、漁販最無耐性講解、又不肯幫忙劏魚的那檔,肯定是因為海鮮平靚正,故不愁生意。
先由蝦檔開始逛。我喜歡食蝦,專營鮮蝦批發的香港海鮮業聯會主席、綽號「小背心」的李彩華正是我表舅父,揀蝦不能丟他面子。見到客人圍住冰枱上的蝦搶購,雖然是海蝦,但我想找更好的:在冰枱罅隙,隱約見到泵着氣的海蝦藏在下面,指着問每斤多少錢,魚販答:七十元!嘩超抵!在香港,起碼一百五十元一斤!我很奇怪魚販為何不把最靚的活海蝦放在當眼位置賣,莫非想預留給熟客?被我看到,無理由唔搶。
接着買魚。沿着沙梨頭街市繞了一個圈,發現作為澳門第一漁市場,這裡的海魚種類還是不及香港多,主要是賣金鼓、雞籠倉等,勝在價廉。我對雞籠倉印象平平,雖則無骨,但肉質比較木獨甚至嚡口;這次在魚檔看見幾條雞籠倉,體積比香港的少得多,蒸起來可能較滑,就買了。沿着漁檔走,見到其中一檔賣魷魚,心想洋葱炒也不俗,買了一點點。

6) 沙梨頭街市作為澳門第一漁市場,海魚種類雖然不及香港多,主要是賣金鼓、雞籠倉等,但勝在新鮮,價錢十分廉宜。
做海鮮大餐,豈能沒有一鍋奶白濃郁的魚湯?可惜這街市同樣沒有很多海雜魚可供選擇,主要是大路的紅衫,連鱲仔都見不到。直至看到其中一檔有堆角魚,算是比較特別,全部買晒!大功告成,準備開餐啦喂。

7) 做海鮮大餐,豈能沒有一鍋奶白濃郁的魚湯?這堆角魚被我全部買下,用來熬湯。

8) 住在澳門多年,當然試過一早撲去街市買海鮮,但都只是回家煮,即買即搵地方加工開餐,是首次。
在外國漁市場買海鮮加工,地點多數在樓上熟食中心。沙梨頭街市熟食市場,亦有一間「中國名粥」專替客人加工,吸引不少媒體採訪;但據我打探,澳門本地人真正選擇的海鮮加工餐廳不在熟食中心,而是街市對面、開業二十多年的「英英食店」。此店樓下賣咖啡小食,本地人才知此店兼營加工;把海鮮交給老闆娘、講明點煮,就可以上閣樓等食。

9) 沙梨頭街市熟食市場,有一間「中國名粥」專替客人加工,吸引不少媒體採訪。

10) 據我打探,澳門本地人真正選擇的海鮮加工餐廳不在熟食中心,而是街市對面馬路、開業二十多年的「英英食店」。

11) 「英英食店」樓下賣咖啡小食,本地人才知此店兼營海鮮加工;把海鮮交給老闆娘、講明點煮,就可以上閣樓等食。
內地及香港讀者可能奇怪,點解澳門人喜歡早餐食海鮮?這是因為濠江娛樂場林立,很多人要輪班和通宵工作。晨早收工用餐,剛由漁船撈捕的野生海鮮,正好是他們的優質宵夜。這種日夜顛倒的用餐習慣堪稱澳門特色,所以本地人會在早餐飲酒、猜枚、歎海鮮甚至食炭爐羊腩煲!
小弟搜羅的海鮮,陸續登場:烹調工夫最簡單的白灼海中蝦最快送上。近年漁市場有些海蝦,其實是圍在海邊養的蝦,白灼後剛上碟時還飄來一點海水味,但香氣很快消失。當天我買海蝦時,看見蝦頭呈墨綠色,已經知道靚;灼熟上桌,由開始食到最尾仍然聞到濃郁海水味,蝦頭鮮到無倫,蝦肉又爽又甜。單是這碟蝦,已經不枉我們晨早撲來買餸。

12) 白灼海中蝦最快送上,由開始食到尾仍然聞到濃郁海水味。蝦頭鮮到無倫,蝦肉又爽又甜。單是這碟蝦,已經不枉晨早撲來買餸。
三條比手掌大一點的雞籠倉,也是簡單地清蒸處理,一人一條無爭拗。我相信「英英」蒸魚已經頗有心得,但雞籠倉的確十分難蒸,當天仍有一點點過火,但相比我在香港買的大條雞籠倉,魚味已經算符合期望。

13) 我相信「英英」蒸魚已經頗有心得,但雞籠倉十分難蒸,當天仍有一點點過火,但相比我在香港買的大條雞籠倉,魚味已符合期望。
再來的鮮魷則是我眼光問題,買不到「有米」(魚卵和內臟)的魷魚,幸好還算新鮮,用洋葱和薑葱爆炒依然鮮甜,用來佐酒或餸飯都合適。

14) 當天我買不到「有米」(魚卵和內臟)的魷魚,幸好還算新鮮,用洋葱和薑葱爆炒依然鮮甜,用來佐酒或餸飯都合適。
三道海鮮很快被我們掃光,壓軸的角魚濃湯遲遲未送上,侍應姐姐說:「老闆娘話你買咁多魚,一定不能浪費,為你們慢慢熬到出味為止!」結果等了超過一小時,魚湯終於送上,我沒有選擇大路的蕃茄薯仔滾,改用絲瓜和豆腐熬,喝最面層的湯起初嫌淡,豈料愈喝下去就愈濃郁,我們三個大男人喝了一碗又碗,肚也漲了,剩了幾碗湯也要打包帶走。

15) 壓軸的角魚濃湯,熬了一個多小時才送上,我沒有選擇最大路的蕃茄薯仔滾煮,改用絲瓜和豆腐去熬,配以大量角魚,絕對足料。

16) 我起初嫌最面層的湯較淡口,豈料愈喝下去就愈濃郁,我們三個大男人喝了一碗又碗,肚也漲了,最後剩下幾碗湯,都要打包帶走。
首次在澳門漁市場即買海鮮即用餐,雖然不能像身在外地般做刺身吃,但如果以清蒸和熬湯計,水準相比在日韓台的漁港漁市場加工,也毫不遜色!這頓充滿特色的招積早餐,兩位空手道好友占士和昌哥都十分滿意,好玩又好食。內地旅客來澳門用餐,實在值得來試試,日後港澳回復通關,我亦會向香港朋友大力推介。
閱讀(1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