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疫情防控本月初出現缺口,四人家庭中招,最賤格事後有人長期失憶、要不斷盤查才唧牙膏式透露染病前行蹤,實在可惡!澳門為此迅速進行首次全民檢測,慶幸採樣全屬陰性,疫情並未見廣泛傳播。
惟事件對澳門的負面影響未完全解除:內地旅客擔心仍有疫情不敢前來,賭場酒店、食肆商舖生意均受影響;至於本地居民,亦響應政府呼籲減少不必要出行,避免北上。市場再次變成塘水滾塘魚,澳門食肆唯有加強宣傳,並推出更多優質抵食菜式,爭取本地消費力捱過寒冬。
曾在本欄提及,我很少到賭場酒店餐廳用膳,但日前朋友就哥搞飯局,選址華都酒店二樓的中餐廳「王子海鮮酒家」。此店我沒來過,到埗才知復業不久,本月初更推出限時十天的五折優惠,吸引街坊捧場。酒店地方大,餐廳間隔房間多,論舒適和私隱度,不能否認勝過街坊食店。

1) 華都酒店中餐廳「王子海鮮酒家」早前重開,主打優質、抵食的晚餐吸客。

2) 酒店地方大,餐廳可以間隔很多房間,論舒適和私隱度,不能否認是勝過街坊食店。
然而就算是朋友揀地方,都要食物符合我的標準,才會作出介紹,這是我撰寫專欄的底線。賓客到齊,每人先享受一盅熱湯、羊肚菌燉花膠。材料不算花巧,但菇菌燉雞的滋味就是鮮,令我對此店留下良好印象。
接着的一魚兩食,很多海鮮酒家都做,一比較就分高低:當晚大廚選用花尾躉,大大片地起肉炒球,雖然我估都是養殖魚,但起碼無泥腥味;一片又一片地咀嚼,啖啖魚的甜汁,十分豪快。剩下的頭尾不是清蒸、也不是椒鹽,而是用湖南式剁椒處理,酸酸辣辣,愛吮魚骨不容錯過。
很多朋友喜歡避風塘炒蟹,但我這位漁民子弟,對傳統薑葱炒肉蟹始終情有獨鐘。當晚肉蟹十分揀手、厚肉非常,連蟹腳部位也有一條筷子般粗的蟹柳隱藏在內,值得花功夫細嚼。最後食蟹蓋,我習慣把它反轉放在碟上,用粉絲撈蟹膏夾起來一齊吃,甘香滋味。

3) 羊肚菌燉花膠湯,材料不花巧,但菇菌燉雞的滋味就是鮮,令我對此店留下良好印象。

4) 一魚兩食海鮮酒家都會做,但有比較就分高低:「王子」的大廚選用花尾躉,大大片地起肉炒球,咀嚼起來盡是甜汁而不腥,食得豪快。

5) 剩下的花尾躉頭尾不是清蒸、也不是椒鹽,而是用湖南式剁椒處理,酸酸辣辣,愛吮魚骨不容錯過。

6) 吃肉蟹,我始終最愛傳統薑葱炒。當晚肉蟹十分揀手、厚肉非常,連蟹腳部位也有一條筷子般粗的蟹柳隱藏在內,值得花功夫細嚼。
華都酒店老總史提芬亦是香港人,此時入房打招呼。他指肉蟹通常重一斤多少少,原價約五百元,但五折後只需二百五十元左右就食到;喂,酒店餐廳喎!有廂房又好招呼,海鮮價卻不似想像般貴,絕對街坊價。
接着都是肉類菜式,孜然骨香口有咬勁,作為餸酒小食不俗。印象最深的是炸子雞,我以前請教過名廚朋友,這度菜如何做到皮脆肉嫩,答案是既要技術、也要心機:糖醋上皮和風乾要做得細緻,最後要全程慢慢淋油炸雞,不能偷懶半炸半淋油。雖然不知「王子」大廚秘方,但當晚炸子雞的確做得十分出色。

7) 接着都是肉類菜式,孜然骨香口又有咬勁,作為餸酒小食不俗。

8) 炸子雞當晚水準甚佳,大廚上皮風乾和淋油生炸的技巧表露無遺。
邪惡的梅菜扣肉登場。大家以為做扣肉最難搞是肥肉部分,其實不然,很多廚師都能把油份逼走,反而是瘦肉部分最考起人,做得不好味如嚼蠟。慶幸當晚的梅菜扣肉沒這回事,整片扣肉肥瘦都好食。菜單沒有叫白飯來拌,改用鮑汁炒飯;每粒飯都包滿蛋漿,乾濕程度剛好,好吃。
試過華都酒店中餐廳的晚飯菜式,水準確實不俗,但我還是很擔心優惠期過後街坊價不再。酒店老總史提芬說:「不會!現時光顧仍有六折;不如這樣,如客人晚市訂位光顧,並於到場時出示到科公子你介紹本店的電子版專欄,同會員一樣,繼續五折!」謹代表我的讀者表示感謝。

9) 邪惡梅菜扣肉登場。很多廚師煮扣肉,都能把油份全部逼走,但瘦肉部分則味如嚼蠟。慶幸當晚的梅菜扣肉沒這回事,整塊都好食。

10) 鮑汁炒飯做到每粒飯都包滿蛋漿,乾濕程度剛好,好吃。

11) 晚飯五折優惠期本來已結束,但如大家晚市訂位光顧,並於到場時出示到我介紹本店的電子版專欄,與會員一樣,繼續五折!
閱讀(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