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小明 ?」 再談小明上廣州的小熱潮 韋然
李家仁在都市閒情獻唱《小明上廣州》的片段,被網友上傳至youtube 不足一星期,就有六十多萬的點擊率,如果此影片不是遭受到有關方面提版權申訴而被迫抽掉,其點擊率肯定可以和謝金燕的《嗶嗶嗶》互相比美。
原版雖然被迫停播,但由此曲之影片所衍生的不同搞笑及惡搞版本,加起來的總點擊率,竟直迫二百五十多萬,而熱潮今仍在持續進行中,Metal 版,Jazz版,結他版,敲擊版、網琴版、咸濕版等等相繼登場,而點擊率均極高。
由此可見,《小明上廣州》確是成為了另一首「網絡紅歌」,同時,「小明現象」更成為城中熱話,自少發過歌星夢的李家仁更突然的成為了「紅歌手」,有夢成真,不能不說是意外。 互聯網的流行曲革命 這一個意外,可以說是互聯網的「流行曲革命」成果。
互聯網的出現,的確是改變了歌曲的流行模式。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流行曲的生死大權,是接近完全決定於電台的路向。
唱片公司摸索了電台的口味作標準模的製作了流行曲,再由宣傳大員將歌曲送到電台,而各大電台均按自己的方針式或商業定位而挑選主打歌。當然,歌曲被選為Pick of the week , 就可以在電台作洗腦式狂播,歌曲因此多了流行的機會。
歌曲上榜位置越高,唱片的銷量就越有保證。反之,如果歌曲上不了榜,唱片也肯定宣報間接死亡。正因此,宣傳大員為歌曲之上台,必需日以繼夜的到電台打關係,斟茶灌水,宵夜晚飯在所不免。
這一個流行歌曲泡製模式,是昨日式的。在互聯網出現後,網民皆有獨立投票權,是絕對的民主選舉,獨立歌手的歌曲,也因此而隨時可以流行開來,再不用依賴電台的扶持,反之,互聯網的紅絡紅歌,反而影響電台的播歌政策。
互聯網網民選歌的標準與搞惡文化 互聯網是一個大得不能想像的世界,要在這一個新天新地中,尋找標準,是沒有可能的。但,有幾個現象,還可以了去多作了解。的確,如果你想你的歌曲,能得到大家的欣賞,就必需是唱得「超好」,就如英國的靚聲村姑蘇珊,台灣的小胖,以至香港的G.E.M,陳奕迅等等, 都是因唱得十分之好而到綱民追捧。
如果你唱得不好,也不重要,最重要,是你要唱得非常不好,越走音跳拍,就越多人去追擊去睇 ; 還有,你唱的歌曲,必需夠給力,有料到,夠騎尼,就越受歡迎,最好的,是有一兩句接近「粗口」的文句,像詹瑞文的 《I Don’t wanna say 卜街》,夠搞笑,這一類的歌曲,就可網民所喜愛的歌曲,是故歌曲在短短的數天,就累積了近一百三十多萬的點擊率。
李家仁的《小明上廣州》,是無厘頭的小品,引來熱捀,可能是煲冬瓜引來的猛咁「趙」之負能量效應,也可能是實驗室的給力結果。 李家仁的官方MV 和動漫MV 千呼萬喚,李家仁的官方MV和動漫MV終於終極登場。《小明上廣州》的MV, 是一個「老友記齊齊玩下啦」式的作品,由前TVB資訊文教組高層大員李瑜先生監製、Tony Yu 拍攝、剪接,是貪得意、哈哈笑下,開心下的心態及意識形態下的作品,自娛自樂,絕無政治密碼及不含維權成分,大家可安心放心觀看,上傳片段,為MV之毛片。
[youtube]HeOUNq66alE[/youtube]
《小明上廣州》之漫畫MV, 由Lulu, Robert & Smartie 漫畫人物中的Robert 擔網演出, 合演者,為靚女插畫師秋芷的漫畫人物「C9 諸事媽」和「剩女皇后可可」,何沛澄剪接、動畫製作。漫畫以單色製作,簡單¬而可愛,小克高登給力惡搞式中帶純情、還有河蟹的天真無「牙」與小市民的神馬派樂觀與¬溫家寶總理式的無奈,大家不介意的話,是可以一看的。
[youtube]Si4Ffxb0lFg[/youtube]
誰是小明 關於這一個問題,如何去答,是有一點難度的。其實,小明是他,也是你和我。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目中,一定有一個「小明」,至於小明是男、還是女,並不重要。關於小明的國籍,我想,小明應該是中國人吧 ! 小明最教大家記得的,應該是小明的笑話,大家只得到互聯絡打下「小明」二字,就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小明的笑話,也許這是小明受到大家歡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youtube]SCMuU9gpJPk&feature=player_embedded[/youtube]
閱讀(8882) 網誌分類: 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