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想食潮汕牛肉火鍋,幾乎不返內地不成,但這幾年,澳門亦開設了不少潮汕牛肉火鍋店,俱有水準,慢慢更形成競爭。據小弟統計,單在澳門半島已經有四、五間專做潮汕牛肉火鍋的店舖。最近,聽聞黑沙環建華新村又有多一間叫「明朝」的牛肉店,友人試過說好,一直想試。
自以為對建華一帶都熟,誰知行過幾次,總是不見該店,唯有上網找地址再用手機地位,方知開在內園(第五座),我敢講連在建華住的街坊都未必留意到,心忖點解要揀這間舖?相信都是租金較廉宜吧。第一次光顧時問夥計,原來此店在去年疫情前開業,生意受重創,近月才開始較多客人。
店舖隱世,要生存就要靠食物質素贏取客人口碑了。店外雖然播放講解潮汕牛肉特色的內地視頻,惟並非內地開過來的,是由港澳老闆自創的新品牌。縱然如此,傳統潮汕食店的細節絕對做足:一入座,侍應立即奉上功夫茶招待;牆壁掛上全牛圖,以及不同牛肉部位的食味解說,讓客人剔點菜紙時有個參考。

1) 位於黑沙環建華新村內園(第五座)的「明朝潮汕美食」,開業已有一年多,位置超級隱世,依靠食物質素和客人口碑做生意。

2) 牆壁有不同牛肉部位的食味解說,讓客人剔點菜紙時有個參考,整體價錢十分公道。

3) 湯底我點了牛骨清湯鍋拼麻辣。連第一片牛肉也未涮,急不及待先呷一口清湯──掂!比內地連鎖潮汕牛肉名店的湯更加清甜味美。
揀不到?無所謂,第一輪先點全牛拼盤好了!甚麼部位都試一點。此店全牛拼盤擺盤很有心思,與牆壁掛上的全牛圖是互相對應的,方便大家認住自己在吃甚麼部位,覺得合口味的部位便記住,第二輪再ENCORE。
至於湯底,我點了牛骨清湯鍋拼麻辣。連第一片牛肉也未涮,急不及待先呷一口清湯──掂!好掂!我敢講,甚至比我光顧內地連鎖潮汕牛肉名店的湯更加清甜味美。我隨之跟隨正宗食法,在碗裡加入芹菜和少少沙茶醬,倒入熱湯拌勻喝,暖身、暖胃又滿足。
獲店家同意,入廚房參觀他們湯底,撈起來盡是滿滿牛筒骨。據介紹,廚師是將牛骨敲碎後,加入南薑和各種秘制調料熬煮六小時以上而成,是我近年喝過的最佳牛湯。這種充滿個性的湯底,是內地連鎖店量產式湯包不能媲美的。至於麻辣湯,坦白說勁度不夠,只是牛湯外的點綴。
接着進軍全牛拼盤,雖則走馬看花,但整體印象不俗,大多嫩滑多汁,不會有牛肉部位太靭。倒入其他配料,牛肉丸和牛筋丸是吃潮汕火鍋另一亮點,一般來說我喜歡較有咬口的牛筋丸,但「明朝」的牛肉丸肉味也重,水準和牛筋丸分庭抗禮。

4) 獲店家同意,入廚房參觀他們湯底,撈起來盡是滿滿牛筒骨。據稱廚師是將牛骨敲碎後,加入南薑和各種秘制調料熬煮六小時以上而成。

5) 第一輪先點全牛拼盤,甚麼部位都試一點。此店擺盤很有心思,與牆壁掛上的全牛圖是互相對應的,方便大家認住自己在吃甚麼部位。
除了牛肉,「明朝」也供應豬肉丸和豬肉餅,是吃得過的選擇。令我更感興趣的是魚冊,這種在港澳稱為魚紮的魚肉卷,現時愈來愈少潮州店供應,可能是因為少人吃、保鮮期較短等原因吧。「明朝」的魚冊是基本水準,但能夠在澳門吃到已經不易,起碼止到癮,也不能太挑剔了。
第一輪,吃完全牛拼盤和幾種丸類、餃類,是時候點第二輪食物。拼盤供應的吊龍水準令我欣賞,決定試試再貴一點的吊龍心;另外俗稱西施肉的匙柄水準也很好,一於追加,另外試試該店蝦滑。
吊龍心爆汁度高,但口感稍硬,要視乎食客個人是否喜歡。至於蝦滑我不期待是手打自制,因為我發現坊間不少火鍋店取貨所得的蝦滑,水準平均都有手剁蝦滑的八成,攞貨算啦(所以我自己也愈來愈少自己動手做蝦滑蝦丸了)。當晚試過眾多牛肉部位中,榮膺皇者之皇的是西施肉!無論牛味、肉汁以至軟滑程度都是最高分,是我在此店的心水推介。
遺憾很遲才知道這間已開業一年有多的小店,牛肉火鍋水準確實是好,價錢亦十分公道,值得大家走進建華新村內園尋味。

6) 牛肉丸和牛筋丸是吃潮汕火鍋另一亮點,一般來說我喜歡較有咬口的牛筋丸,但「明朝」的牛肉丸肉味也重,水準和牛筋丸分庭抗禮。

7) 豬肉丸(左)是吃得過的選擇。令我更感興趣的是魚冊(右),這種在港澳稱為魚紮的魚肉卷,愈來愈少潮州店供應,難得吃到止癮。

8) 準備點第二輪食物。吊龍水準令我欣賞,決定試再貴一點的吊龍心;另外俗稱西施肉的匙柄水準也很好,一於追加。

9) 吊龍心爆汁度高,但口感稍硬,要視乎食客個人是否喜歡。至於蝦滑水準也不俗,其實都有自己剁的七、八成了。

10) 眾多牛肉部位中,榮膺皇者之皇的是西施肉!無論牛味、肉汁以至軟滑程度都是最高分,是我在此店的心水推介。
閱讀(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