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我的行業裏面,我看到最大的人性弱點,是人云亦云。這對我來說,是和香港文化有關。
我們極度少人在求學階段讀過哲學,也不是必須讀哲學才可以產生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但當你從未被訓練過這方面的時候,你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去進行這種思考。
其實何謂批判性思維呢?我深的不講,其實要求很簡單—很多人持某一種意見,當你知道這個情況的時候,你會第一下子就覺得是對呢?還是持有懷疑?如果你是前者,你就是個傻子。

香港教育需要的,不是通識教育,而是好像法國中學般將哲學列為必修課程。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我偶像 Christopher Hitchens 的《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我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正在看着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目前結果還未出來,但已經看到特朗普的成績,根本不是美國媒體講得這麼差,而是和拜登叮噹馬頭,甚至更有機會勝出。有多少人真的能面對傳媒的報道,依然保持質疑,持相反意見?
在香港的網上,我甚少看到足夠多的人表達相反意見。我寫幾個字的留言,換來的是一面倒全部copy and paste 的回應。真的,就是這麼沒腦袋。尤其是,那些半紅不黑(其實根本就是霉)的人,用的是同一個口氣,甚至異口同聲稱呼我為「林生」,「不要提他的名字,免得給他宣傳。」狗屁,只是不懂得換個角度思考的笨蛋。
我講過很多次,但我在最近和一位補習老師聊天講合作的時候,他真的提議得很好—香港教育需要的,不是通識教育,而是好像法國中學般將哲學列為必修課程。英國人沒有將哲學強加於中學生上,但人家是全世界閱讀量最大民族,本身文化裏面就推崇反向思考—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我偶像Christopher Hitchens的《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但香港沒有這個土壤,也極需要這個培養。我正在研究推出自家的哲學課程,幸好我在牛津的時候是輔修這門課,希望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