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杏林手札 2020 年 10 月 31 日

畢耀權

畢耀權醫生,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愛偽裝的潰瘍性結腸炎

李小姐(化名)是一名二十四歲的診所助理。在過去的兩個月胃腸炎反覆地出現,服藥後情況仍未好轉。她在每次餐後都感到強烈並且頻密的便意,試過因弄髒內褲而尷尬萬分,很久沒有約同事朋友一起出去用餐。李小姐的驗血報告及大便細菌檢查正常,初期被診斷為腸胃敏感,服藥後覺得問題得到改善,故向醫生隱瞞了其他症狀。但是後來大便隱血測試報告顯現陽性。
及後醫生建議她進行大腸鏡檢查,起初李小姐因擔心檢查會帶來種種不適而卻步,經醫生詳細解釋後,她最終也同意接受檢查以釋除疑慮。在檢查之前,李小姐終向醫生坦白說出自己糞便帶血的問題,並因此而擔心會否患有癌症。
假若李小姐一開始便如實地將身體狀況告知醫生,就會直接安排結腸鏡檢查,以更有效地找出身體問題的根源。

 

 


據全港炎症性腸病資料庫數據顯示,於二○一四年有二千五百七十五個發炎性腸病症,當中有一千五百四十一名為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五年間躍升了七倍之多。此病一向常見於歐美而少見於東方國家,然而在近十年亞洲人口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之一,是一種大腸黏膜反覆發炎及潰瘍的慢性腸道炎,屬不具傳染的慢性疾病。患病成因是由於體內免疫系統、腸道內的病菌與共生細菌失衡,令自體免疫攻擊消化系統,引致腸道發炎及潰爛。除免疫系統的原因外,相信亦與都市人的生活模式及飲食習慣有關。研究顯示如缺乏運動及睡眠不足、飲食中攝取過多脂肪、缺乏纖維及維他命D皆是炎症性腸病的風險因素。
此病的發病年齡一般較年輕,發病高峰期為二十至四十歲的壯年,患者男女比例相若。病徵為腹痛肚瀉,與腸胃炎及常見的腸易激綜合症相若,如果發炎嚴重便可能有發燒、貧血、體重下降、便血等病徵。部分人亦有機會出現非腸道的問題,包括虹膜炎、結節性紅斑及關節腫痛等。
目前醫學上尚未有一種方法可令潰瘍性結腸炎「斷尾」,只能用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改善病況。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有不同選擇,傳統藥物包括5-胺基水楊酸、類固醇及抑制免疫力的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處方藥物,藉以幫助患者減少發炎情況,紓緩不適。若腸炎情況未能受到藥物控制,或因發炎嚴重而有併發症出現,如腸道穿孔、出血及閉塞,患者便需要接受手術將部分大腸切除。
在李小姐的個案中,大腸鏡檢查顯示她的直腸及乙狀結腸發炎情況嚴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專科醫生根據她的身體狀況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在處方了5-胺基水楊酸之後李小姐的病情逐漸受到控制,再沒有尷尬情況出現,並如常地生活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