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書寫人生 2020 年 11 月 01 日

蔡子強

時事評論員。寫了半生政治評論,自從某一個晚上開始,忽然領悟到人生應該還有一片更大的天空。

八百壯士

近日進了戲院看抗日戰爭片《八百》。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八月淞滬會戰爆發,經過兩個多月激戰,雖然國軍傷亡慘重,但卻打破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狂言,以及讓其速戰速決的戰略構思幻滅,增強了中國國民抗戰的鬥志與士氣。
到了十月二十六日,蔣介石終下令業已遭受重創的國軍撤出上海,只令八十八師留下,掩護大軍撤退,而最後殿後的,又是八十八師五百二十四團的一個加強營,由副團長謝晉元指揮,該營經過連月激戰後,只剩約四百二十人,但為了以壯聲勢,且迷惑敵人,謝卻聲稱有八百人,這也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這批國軍死守四行倉庫,蔣介石尤其想藉着他們的堅守,在西方列強即將在比利時召開會議時,製造新聞話題,展現出中國人民抗戰的意志和決心,爭取西方同情以至具體支援。
故事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幕,就是女童軍楊惠敏冒死渡河帶來一面國旗,國軍再把這面國旗豎立的一刻,也象徵了中國人在日軍的侵略下仍然屹立不倒。
面對日軍連番來犯,這小隊孤軍,最後卻奇迹地堅守了四天四夜,直到租界內的外籍人士,以及各國使節,加入斡旋,蔣才下令他們撤出,撤入租界。但他們在這四天的英勇表現,已經激奮全國人心,在這中國的darkest hours,重燃大家的希望。「八百壯士」也成了抗日戰爭史裏,不朽的一頁。

 

 


很多人都奇怪,四百多個士兵,縱然不畏犧牲,英勇抗敵,如何可以擋住當時日軍精銳的第三師連番進攻﹖
關鍵是這批國軍除了有着戰意和鬥志之外,還佔有地利。當時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邊,而近在咫尺,河的南岸便是公共租界,住着西方僑民,為免誤中副車,開罪列強,因此日軍不敢派飛機或以重炮進行大規模轟炸,因此四行倉庫也較易守住。
一九七五年,台灣也曾拍過一部《八百壯士》,當時用了大量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巨星,包括林青霞、張艾嘉、柯俊雄、秦漢。不講大家可能不知,秦漢的父親,正正是當年八八師的師長,國軍名將孫元良。
半個世紀後,中國大陸竟然有電影人再重拍這個題材,其實也可算是個異數。
要知道,在今天內地的政治氣候下,要拍套歌頌解放軍英勇戰鬥事迹的電影,完全不難;但相反,要拍套歌頌國軍事迹的,卻極為政治不正確,未免是「長對岸志氣,滅自己威風」。所以,本片上映也可謂飽經波折,甚至曾遭撤檔,最後歷盡艱辛,才能在國內上映。我們也實在要尊重導演管虎和該片製作團隊的勇氣和誠意。當然,片頭要稱讚一下共產黨抗日戰爭將領,以及片尾宣傳全國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堅決抗日,這些都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