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投資樂園 2020 年 10 月 28 日

林一鳴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點解年輕人失業率 高達20%?

上周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七至九月最新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上升至6.4%,失業人數增加至25.98萬人,雖然為過去十六年的新高,但也算在預期之內,沒有太大的震撼性。不過在年齡分類中,年輕人的失業率就令人擔憂,在20至24歲的組別中,失業率高達20.1%,而一年前相同組別就只是9.8%,升幅超過一倍。
點解年輕人的失業率會咁厲害?疫情衝擊勞工市場,絕對是主要因素,但60歲以上的組別,失業率卻只有5.8%,一些六七十歲的長者,搵工竟然較年輕人容易N倍。
當看到這些數字,很多藍絲中年人都會「教父上身」,連續講出一百個「亞叔想當年重辛苦啦、不過我好勤力」的人生大道理,教訓身邊年輕人十個八個鐘……這些阿叔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你,這個世界肯捱就有出頭天,只要努力就會有發達嘅一日,好似我識得阿邊個邊個,畢業做幾年就已經有數萬元,買屋買車生埋仔讀埋名校,你身為年輕人搵唔到這個數,就肯定你唔夠努力,攬炒後搞死咗自己!既然想搵多啲錢,點解唔做警察?點解唔教書?點解唔做公務員?
不過如果要公道一點,今天年輕人面對的香港就業市場,與亞叔三十年前的環境很不一樣,這是亞叔可能不太明白的道理。

要公道一點,今天年輕人面對的香港就業市場,與阿叔三十年前的環境很不一樣,這是阿叔可能不太明白的道理。

 


香港職場界的貧富懸殊,在回歸後出現很大轉變,特別是在肺炎疫情之後,差距拉到歷史新高,對年輕人帶來極不利的位置。香港在回歸前高速發展,從1976年到1996年的二十年,收入中位數平均每五年就來一個Double,無論是最低層員工或高級領導,每年薪金平均升幅都有十多二十巴仙,而且升幅無分貴賤,全部人都齊齊有份!但現在這個Pattern出現很大轉變,變成「人工越高升得越多、人工越低就冇得升」,例如參考香港稅務局的資料,全港收入最高的一萬人,在2001年的年薪只有三百七十萬元,目前已經高達一千萬,升幅高達三倍;第10,001至50,000位最高收入的群組,薪金也升超過兩倍;至於收入在中位數以下的一半人,薪金升幅就連通脹都追唔到。
過去一年的肺炎疫情及政治事件,將職場的貧富懸殊更加拉得劇烈,低收入工種如零售及餐飲業,失業率高達9.3%及15.2%,但高收入工種如金融業的失業率就只有2.8%,導致越低人工越難搵工,越年輕也越難搵工;至於高收入的工種,絕大部分被中老年人佔據,年輕人也很難入行。因為在老闆的角度,一個剛畢業的人,與另一個在行業做了十多二十年的人,如果人工差不多的話,你會選擇邊個?
雖然有些厭惡性行業仍然人手短缺(例如安老護理、漁檔、體力勞動等),但香港年輕人較有要求,通常都唔會肯做,未能與新移民競爭。所以剛畢業的人,除了最頂尖10%(或他們老豆是最頂尖10%)有機會進入高薪市場,其餘90%開始時都處身於中低收入工種,就算幸運搵到工,未來十年的工資升幅,亦是除了最頂尖10%外,其他90%都預期冇乜點升,做到三十歲都可能與今日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