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廷的智慧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香港的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最近不約而同到梵帝崗想見教宗,齊齊吃了閉門羮。教廷當然沒有公開教宗不接見他們的原因,但此二人的共通點是,都以中國共產黨為頭號敵人。美國大選臨近加上中美關係極度緊張,教宗這時對蓬佩奧有所迴避不難理解,而梵帝崗近年希望與中國修好,教宗當然也不宜接見陳日君這種高度政治化的人物。
陳樞機這次去羅馬,相信是游說教廷不要任命親中的人出任港區主教,和不要與中國延續兩年前簽署的協議,他說這樣做等如屈從暴政,附和魔鬼。他回港後氣憤地揚言,如教廷委任一個得到北京「祝福」的人做港區下一任主教,他死後更不願葬在主教座堂,大有不共戴天之慨。香港的天主教區內有一大批高層領導,今天仍對中國非常敵視。去年一月楊鳴章主教在位時病逝,教廷拒絕任命屬這派別的神父繼任,而找回榮休的湯漢樞機來臨時署理(稱為「宗座署理」),陳日君便罵得很厲害。記得當時我在電台烽煙節目就此事訪問了一名教區的高層人士,這位修女憤慨地說教宗不聽陳日君的忠告,是犯了很大的錯誤。一位香港教區的領導竟然公開對教宗作出如此批評,令我頗感錯愕。

西方教會(天主教及基督教)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嫌隙,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自解放之初,他們便被中共掃地出門(年輕的陳日君也是因此而被逼逃到香港的),到今天他們在國內的活動仍然受到諸般限制。但香港在回歸前後都享有絕對的信仰自由,中國也一直信守承諾,從未干預香港的宗教自由,所以香港教區的人也不應在香港傳播他們對中國的仇恨。宗教本來便充滿政治,自古皆然,但香港有個獨特情況,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會同時也是兩個香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中、小學辦學團體,對下一代香港人的教育具有極大影響力,足以與教育當局抗衡。如果辦學團體的主事人,對香港的宗主國及特區政府,抱持某種抗爭甚至仇恨的態度,試問我們怎能期望這些情緒不會滲進他們的辦學理念去?
我親身經歷過的一幕是,教育局在回歸後不久推行校本管理,其中一項工作是要求辦學團體委聘社會不同界別的獨立人士加入校董會,以增強其代表性,改善學校管治。這建議遭到天主教會強烈反對,當時還未當主教的陳日君說這是共產黨的陰謀,要在回歸後逐步削減教會在學校的權力。今天回頭看,誰是誰非,已十分明顯。
仇視中國的人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以為中國仍停留在建國時期,或文革時代。接見蓬佩奧的梵帝崗國務卿說,其實教廷也希望中國能繼續改善其人權狀況,實施了兩年的中梵協議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不應採取極端的手段,不知蓬佩奧聽進去了沒有。香港的宗座署理湯漢最近也承認,教會在近期的政治事件裏已經過度分化,亦不滿有人以政治理念把暴力合理化。這些理性言論,展示了天主教廷在中國問題上的新態度、新智慧,值得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