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日 民族情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這個日子,當然不僅僅是一日假期那麼簡單,其背後的歷史意義,更值得讓人細細回顧。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十月一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每逢國慶期間,都有各種隆重的慶祝儀式,不論是國家層面的莊嚴的閱兵儀式、慶祝典禮,還是民間團體自發舉行的嘉年華、紀念活動,都令國慶日作為國家的一種特徵,不僅反映着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更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
去年國慶期間,我有幸到北京觀賞閱兵儀式,壯觀的場景、威嚴的氣勢、濃厚的氛圍,至今歷歷在目、心情澎湃。今年的國慶日,民族情懷依舊,但也更增添了一些波瀾起伏。
過去的大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驗。而面對未為人知的新型病毒,中國快速地採取了靈活、積極的防控措施,向世界展現了驚人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決心,背後支撐的,是磅礴的人民力量、堅韌的民族精神。在關鍵時刻,看到中華兒女挺身而出,在危難關頭,看到醫護團隊忠於職守,每個人為社會添磚加瓦,社會也守護着每一個人,一些人曾是受助者,又可以成為援助者回報他人以溫暖,善良和感恩相遇。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我們將這一次挑戰,用歷史的鏡頭拉長回顧,就會感受到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默默出現在每個需要的地方,星火成炬、匯涓成海。

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去年在北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大會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