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也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
全球疫情持續嚴峻,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很多人的情緒都受到影響。尤其是當自己或是家人不幸染病,不論身心都會承受巨大壓力。最近更有意大利學者發現,新冠肺炎的康復者當中,約有兩成八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三成康復者會出現抑鬱症,而併發焦慮症之康復者更佔超過四成。

所謂「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是指當人面對一些對情緒帶來嚴重衝擊之情況,尤其是牽涉生死安危,比如是遇上交通意外、目睹生死狀況、以至自己或家人罹患惡疾等, 均有機會導致發病。其徵狀包括:
1. 不斷地回憶起創傷情景
2. 反覆地發惡夢
3. 腦海閃回栩栩如生的創傷畫面,彷彿回到現場
4. 突然被勾起回憶,產生強烈的不安或恐懼
5. 為了避免回憶而逃避某些人、事、物、地方、及內在感受和想法
6. 難以記起創傷的某些重要細節
7. 對自己、他人和世界抱有不現實的負面想法
8.偏執於負面看法,持續責怪自己和他人
9. 覺得與其他人疏離、長期感到內疚、恐懼、憤怒、羞愧,沒法感受歡樂
10. 易怒、容易受驚、敏感、難以集中精神和失眠,甚至出現自殘傾向
平日只要學會自我減壓,便能有效避免壓力爆煲。以下提供簡單5招,供大家參考:
1. 保持抽離 - 盡量遠離壓力來源,減少接收非必要資訊。
2. 運動 - 不僅能鍛煉體格,更可釋放多巴胺穩定情緒,讓身心平衡。
3. 娛樂 - 嘗試列出喜愛的娛樂清單,別到感覺乏悶時才想安排什麼活動。
4. 充足睡眠 - 充足的睡眠能讓大腦在夜間自我修復,對應付壓力有正面影響。
5. 靜觀 - 是指不加批判地聚焦於當下一刻之覺察力。培養這份覺察力可以讓我們以開放及接納的態度,與當下的負面感覺共處。嘗試每天花約五分鐘時間,把眼睛閉上,靜心感受自己的身心狀況,然後慢慢控制呼吸,整個人會漸漸感到更輕鬆。
其實壓力不只是個人問題。當出現情緒問題,身邊的人往往不能獨善其身,因情緒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互相感染。因此減壓活動最好安排家人和朋友一起進行,病互相鼓勵。若然察覺問題到了瀕臨崩潰邊緣,便應向專業人士求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 傅子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