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部浮腫 甲狀腺出事?
頸部浮浮腫腫,究竟是水腫?還是變胖了?既然身體其他部位不痛不癢,應該沒大礙吧?在醫生的角度而言,導致頸部腫脹的可能性包括甲狀腺問題,例如結節或腫瘤等,更要留意的是,臨床上有不少個案「零症狀」。今年35歲的Jason(化名),他飲食健康、定期運動、不煙不酒,卻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甲狀腺有一個2公分腫瘤,更已轉移至淋巴,實在難以置信。幸好,目前甲狀腺手術成功率甚高,切除甲狀腺後,大部分個案基本上都能痊癒。

甲狀腺結節 與人體「和平共存」
讀者或許會問,甲狀腺負責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當甲狀腺出現問題,為甚麼身體並沒有不適症狀?大家要先認識最常見的三類甲狀腺問題:首先是甲狀腺結節,即甲狀腺組織不正常增生,臨床上有三至五成人甲狀腺有一至兩粒結節。這種結節可以在人體「和平共存」,約九成個案不會增大,只要它一直維持小型的良性結節狀態,不影響氣管和食道,可繼續「觀察治療」,並不需要進行手術。即使結節變大,也可以進行切除手術。近年甲狀腺結節手術走向無創化,適合的患者可進行高能聚焦超聲波消融(超聲刀消融)及射頻消融,令結節縮小。
結節可演變成腫瘤 分良性惡性
但當甲狀腺結節不受控制地分裂,便屬於第二類常見甲狀腺問題,即惡性結節,形成腫瘤。醫學界相信與曾接觸大量輻射、家族遺傳、女性有關。最明顯的病徵是突起腫塊、聲音持續沙啞、吞嚥或呼吸困難等,雖然腫瘤位於甲狀腺,但未必會導致甲狀腺功能問題,就如剛才提及的個案Jason一樣。
甲狀腺癌主要是以手術治療,醫生會評估患者應切除一邊還是整個甲狀腺。如果癌細胞已擴散至甲狀腺以外的淋巴,手術期間也會一併切除,切除後痊癒的機會率甚高。為縮小手術疤痕,新技術可運用內窺鏡經腋下、胸部,甚至是口腔放入體內切除甲狀腺。手術後,如醫生評估患者的復發風險屬中至高,會安排患者服一次輻射碘,物質會被甲狀腺吸收,殺死未能經手術完全清除的癌細胞,減復發機會。
甲狀腺亢進 影響全身器官新陳代謝速度
第三類常見的甲狀腺問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即俗稱的「甲亢」或「大頸泡」;甲亢可直接影響甲狀腺功能。由於身體製造太多甲狀腺素,引致身體各器宮的新陳代謝速度過快。病徵較明顯,包括難以入睡、心跳過快、眼睛凸出、甲狀腺腫脹等。治療的方法同樣以手術為主,但切除整個甲狀腺的患者,需要終身服用甲狀腺荷爾蒙,維持身體機能。最後提醒大家,即使病徵常見和輕微,也有可能是健康警號,應盡早求醫。

香港內分泌外科學會主席 梁熊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