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的「禮十方」科儀
過去,曾有善信和同道問我:「法會期間經常看到有一眾穿着色彩斑斕道服的道長,在向不同方位走動及禮拜;步伐一致,而且莊嚴肅穆,這是甚麼儀式?」其實,那是道教禮敬神明的儀式︱「禮十方」,通常在道教大型科儀便會看到。
顧名思義,「禮十方」是禮拜「十方神明」。「十方」是道教的空間構成觀念,指: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位之總稱,每個方向都有無量神祇、仙真。經師於儀式中須穿着整齊班衣或鶴氅,手執朝簡,緩步踏上罡氊(亦有俗稱罡單,內有八卦及太極圖於氊布上。),進行「步罡踏斗」;並隨着壇場經生道長的誦讚,道長逐一朝向十個方位禮敬各方神明,以表達祈願、懺謝及悔愆的心意。早於南宋年代,東華派傳人王契真祖師已在《上清靈寶大法》提到:「禮十方天尊,分方懺謝,以至日月星辰、山川海嶽,皆乞原除愆犯,削落罪書也。」由此可見,「禮十方」在南宋或之前已經出現。

2019年嗇色園眾經生在台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前演示「禮十方」。
「禮十方」是道教高規格的儀範,經師需要在罡氊上「步罡」,古代又稱「步天綱」。罡,即北斗星,亦泛指東、南、西、北、中五方星斗。經師在十尺大小的範圍,鋪設罡氊,象徵天界之象;腳穿「雲鞋」,在一片悠揚的道曲中,存思步入天界,並按斗宿之象、九宮八卦的圖形步行,送達章奏。經師在罡氊上「步罡」時,左右盤旋穿插,動作優美,再配合經樂走動,恍如身處太虛,出入冥無之境。二零一五年「香港道教日」的「道經樂欣賞會」,本人便安排了多位徒弟演示「禮十方」儀式,同時伴與十多位經生集體誦唱《祝香咒》、《上三寶香》和《瑤壇讚》等經文,為第一次對外公開演出「禮十方」,回響甚大。
現時,嗇色園大型科儀如禮斗法會、大獻供科儀都會有「禮十方」儀式。經師在三跪九叩後隨即進行「禮十方」儀式,先禮拜各方神明,然後方始唸誦經文。要說較大型的「禮十方」公開演示,是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一日,本園獲澳門大三巴哪吒廟之邀請,於「哪吒太子寶誕」當天參與「澳門祈福迎祥獻供大法會」。當日,本人帶領一眾經生於澳門議事廳前進行「禮十方」祈福科儀,場面壯觀;通過禮拜「十方神明」,祝願澳門風調雨順,社會繁榮。
記得去年年底,本人也率領了逾一百位人員前往台灣佛光山,參與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我們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前演示「禮十方」,三十六位經生手持朝簡,緩步踏上三十六張罡氊上,逐一朝十個方向禮敬神明;另有二十八位手持廿八星宿旗的經生分立兩側,誦唸經文。由於「世界神明聯誼」的目的是宗教交流,用「禮十方」來禮敬諸佛及神明,祈求世界風調雨順,這是最適合不過。這次展演的規格也是歷年之最,一方面是嗇色園對「世界神明聯誼」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顯示我們對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敬佩。明年,嗇色園百周年紀慶將會有多個大型科儀舉辦,各方信眾可留意一下「禮十方」儀式的演法,亦可關注本園網頁(www.siksikyuen.org.hk)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