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及檢測 公民責任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早前順利舉行,我在計劃展開的初期已經登記並完成了檢測,安排十分便利,過程亦沒有不適,既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求安心」,也是盡了公民責任。多一人檢測,少一份風險。
持續了八個多月的抗疫戰,民眾一方面習慣了戴口罩出門的日子,個人衞生習慣也提高了很多,但也逐漸出現抗疫疲勞的狀態,而疫情持續更令各地區和國家的通關安排增添變數,想去旅行、想出差、想探訪一下異地朋友,也似乎遙遙無期了,盼望香港早日戰勝疫情、重啟經濟,也成為共同的願望。
戰勝疫情的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截斷病毒的傳播鏈,避免病毒透過社區接觸等方式散播。不少市民其實都擔心,搭地鐵、巴士,逛商場、街市,上班、返學,若與無症狀感染者「不期而遇」,始終都有傳播的風險。在中央政府的積極支援下,特區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目的就是要找出隱形患者,盡量截斷社區傳播。
按照內地及國際上的成功抗疫經驗,普及檢測也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從統計學推算出社區隱形患者數量,政府在制定防疫策略便可以利用「大數據」減少誤差,更有機會爭取放寬通關措施的安排,為恢復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中秋佳節將至,疫情早日受控,大家也可以安心地與家人團圓團聚。再次感謝中央政府的安排,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共調派了超過四百名核酸檢測隊員赴港工作,感謝內地來港支援檢測、抗疫行動的專業團體和醫護人員,在短時間內與香港的醫護人員一齊完成了檢測計劃。團結就事成,齊心就能克服困難。

同心抗疫,一起加油!

檢測流程暢順,結果推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