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衞生意識
「看來這次我們幾個要代表着世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了。」印度籍的娜拉教授笑說。
疫症初期,世衞全球冠狀病毒科學專家研討會在日內瓦舉行。當時中國、南韓和日本等地方已有大規模的病患群組,但這些亞洲國家的科學團隊大多數都是透過視頻參與,在場南美和非洲的代表們又甚少發言,加上世衞只針對做政策工作,以致當時還沒有太多案例的歐美國家在會議中話語權最大,像議論着另一個星球上的疫症一樣,也令討論停留於紙上談兵。例如當討論到應否推動「普及應用口罩」作公共衞生防備時,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國的代表都紛紛推說政策沒有科學循證根據,一些更明言「普及用口罩」只適用於亞洲云云。現在回想那些地方往後所要面對的死亡和病患率,不無感慨。
而在中場休息、茶點時觀察得到,不少專家都似乎欠缺防疫意識,個人衞生意識比起幼稚園學生還要差勁。像站在我正面前那位禿頭、大肚腩,正高談闊論的意大利科學者,一邊手拿着咖啡,另一邊不間斷地把弄茶點桌上各式三文治和餅點,而每當選中,又以少於十秒的速度「鯨吞」食物。最嚇人的還要是他每次都會舔啜手指,才再伸手到木盆去拿另一份。
「給你?」當意識到我正凝視着他時,他突然把手中剛拿起的朱古力曲奇餅友善地遞過來。一瞬間,我呆在當埸只懂傻笑回應。「謝謝!陳教授剛巳答應請我到外面喝咖啡,我們失陪了。」站在我身旁南美巴西籍科學家比亞齊說罷,一手拉着我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