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而不同
近日有關「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討論,令我想起agree to disagree這句英文短語。很多人會問這短語究竟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其實這短語與中國「和而不同」的理念相同。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持不同意見是很普通的事,如何去處理相左的意見才是大智慧所在。以反抗態度去對待又是否最好的處理方法?
執筆之時疫情稍為緩和,確診個案一度回復到單位數字,但並不代表抗疫工作可以鬆懈。沒有人能確定社區內有多少隱形患者,站在公營醫療的立場,透過普及檢測可找出隱形患者切斷社區傳播鏈,有助將困擾香港的第三波疫情盡快壓下去。
「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是應對大型傳染病的有效策略。為了及早識別隱形病人,醫管局在入院層面把關加強了入院檢測,集中檢驗高危群組。普及社區檢測增加了社區層面的測試人數,有如再多加一層「保護網」,保護在社區生活市民的同時、亦能減低前線員工及其他住院病人的感染風險。
醫管局作為醫療界的一分子十分支持政府推出的普及檢測計劃,會盡量為有意為控制疫情出一分力的同事提供便利。至今己有超過二千名醫護人員主動參與採集樣本的工作,公立醫院亦會準備人手和設施,處理可能增加的確診病人。我亦在網上登記了並已完成檢測,希望能鼓勵身邊人積極參與。
疫情期間香港人更應該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和而不同,以尊重和包容戰勝分歧。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共勉之。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