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真道提倡熟讀的三教經典
說起全真道,大家不期然會想到金庸先生的小說裏面王重陽祖師及全真七子,事實上歷史是真有其人,丘長春真人覲見成吉思汗也是歷史事實;而全真道亦是現時中國的主流道教派別之一。在香港,不少道壇的傳承及所行科儀都屬於全真道。另一方面,在金庸小說裏面,全真道最著名的是武術,但現實中全真道是以苦己利人、修持心性、內丹、科儀、戒律等為主要修行方法。
據《全真教祖碑》記載:「(王重陽)先生勸人誦《道德》、《清靜經》、《般若心經》及《孝經》,云可以修證。」由此可見,創立於金代的全真道是以儒、釋、道三教同修為宗旨,勸勉信徒學習及誦讀道教的《道德經》和《常清靜經》、佛教的《般若心經》、儒家的《孝經》,並相信依旨行持必可證道成真。全真道第六任掌教尹志平真人亦曾言:「道人雖未能廣學,《陰符》、《道德》、《清靜》三經,又豈可不學?」即是說,道門弟子或許未能廣泛學習經藏的內容,但起碼有三部道教經典是必須學習的,包括:《道德經》、《常清靜經》及《陰符經》。

在嗇色園皈依入道儀式上,新晉弟子須以左手恭敬輕放在三教聖典上,寓意謹遵三教聖訓及義理。本人則以主科身份透過清規戒尺授戒。
《道德經》是道教最重要的常讀經典,被譽為「萬經之王」,現時已成為我國大學生和中學生常讀的書本。內裏反映的清靜自然、慈愛和諧、素淡儉樸、謙讓不爭、少私寡慾等思想,對煉養身心、立身處世、治國治民,乃至環境保育等方面都有指導作用。《常清靜經》全稱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大意是勸人清靜為本,澄心遣欲;此經亦是全真道人每天習誦的功課之一。《陰符經》則言天地陰陽之運行變化,與人事之間的相生相盜關係;並闡述如何掌握天人暗合之機,使行為舉動不違自然,合乎養生之旨。
全真道提倡熟讀的佛教經文《般若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時最流行的版本是唐代玄奘法師翻譯本。《般若心經》是佛教一切般若經的心要,也是通攝佛法的總綱,可以視作佛教概論來看。「般若」是解除一切苦的清靜智慧;「波羅蜜多」指圓滿成就;「心」指精要。誦讀《般若心經》,可了知佛教人生觀、宇宙觀、三世因果、菩薩境界乃至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道教徒透過此經,可與道教之因果承負、清靜虛空、證道成真等理念互為融通。
全真道另一常讀的儒家經文是《孝經》。《孝經》指出了「孝」是一個人品性的根本,國君可以用「孝道」治國,臣民可以用「孝」安身立家,這與道教「忠孝成仙」的理念是一致的。盡孝敬老,乃為人處世的重要修持,修仙道者必以「孝」為基礎。
嗇色園的宗旨一向尊崇儒、釋、道三教,除了信仰上的信奉三教神明,在文化上亦要求眾弟子融通三教義理。現時申請入道的學員必先上課,學習《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等基本經典,考試合格後方可成為本壇弟子。在本園皈依入道儀式上,新晉弟子須以左手恭敬輕放在三教聖典上,寓意謹遵三教聖訓及義理;守持孝道、不昧因果、尊道貴德,方可修證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