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解美團升咁多?
如果要選今年港股的一個傳奇,美團(3690.HK)肯定榜上有名。相信有不少老一輩的投資者都會質疑:佢只係送外賣的外賣仔啊,點解可以變出萬幾億市值,超過四大發展商長實、新鴻基、恆基、新世界市值總和的一倍?唔係一間,是四間市值加起來再乘二,有冇搞錯?
在新經濟股的世界,如果成功過到兩關,包括(1)開始時蝕住錢來做,先拿Market Share;(2)成為市場壟斷者後,撳住客戶及供應商來打,大幅提升Profit Margin,股價就升到幾癲都唔覺得癲。近期一個成功案例是HKTV(1137.HK),一年前毛利率及佣金率為21.2%,運送、推廣及營運等開支35.6%,即係賣出100元的貨品,就要蝕本14.4元,賣得越多蝕得越多!但自從肺炎之後,HKTV Mall成功撳住客戶及供應商,推高貨品銷售價格,有些貨品甚至比超市更貴,訂單要800元以上才免費送貨,商戶星期六需執貨出貨,公眾假期不準放假……雖然引來不滿及微言,但幫襯已經成為習慣,鬧完後都係繼續幫襯,客戶Bargaining Power變得越來越少,公司的牙力就越來越大,股價也越升越有。
在新經濟的世界中,能夠過到第一關搶到Market Share的公司,一百間裏面可能只有十間,而進一步撳住客戶提升Profit Margin就只有一間,絕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以網購的業務為例,當年蘋果速銷adMart創立年半後關門大吉,蝕十億元但連第一關都做唔到;共享單車成功過了第一關,但沒辦法提升盈利能力,結果是多做多蝕,大量倒閉收場。

今天看美團的前景是不錯的,但五年之後呢?可能有機會成功壟斷市場,也可能冇人再用,邊個會知?
所以美團是否值得購買,並不是看今天的財務報表,而是要賭一鋪能否成功過到兩關,將來撳住供應商及客戶來提升Profit Margin,如果成功就算300元股價仍算便宜,否則跌到10元都未必抵買。截至今年六月底止第二季業績,美團營業額247.2億元按年升8.9%,期內盈利22.1億元按年升151.8%,每股盈利0.38元。如果單憑盈利數字,100元的股價都已經畀多了!但重點是點解營業額升8.9%,但盈利升151.8%呢?主要是銷售及營銷開支,只輕微從41.5億變成41.7億元,佔收入百分比由18.3%同比下降至16.9%,外賣經營利潤率由5.9%同比增長至8.6%。如果這個趨勢可以持續,公司前景就靚仔得多,有機會過到第二關,將來的Profit Margin可以大幅提升。
我經常都對初學炒股的人說:「根據今天情況分析後作出買入,這是投資;如果對未來的一些事情作出預測然後買入,這就是投機」。當然投資及或投機較好,是絕對不能比較,投機回報率也通常較高,但我們在買入股票之前,必須清楚自己的定位,通常我會將七成資金放在投資,三成放在投機。因為根據多年的經驗,我在100次的預測中,起碼有40次錯誤,所以必須做好資金分配,否則可能一鋪清袋。今天看美團的前景是不錯的,但五年之後呢?可能有機會成功壟斷市場,也可能冇人再用,邊個會知?例如新浪微博曾經紅極一時,但今天還有多少人使用?在微博當紅的時候,誰會估到今天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