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已有大半年,不少人因此面對生活巨大轉變,加上疫情反覆無常,大眾除了關注身體健康以外,精神健康問題亦不容忽視。今期精神科專科醫生講解疫情期間常見的精神問題,以及親友和醫生可以怎樣幫助患者。

新冠肺炎康復者重投社會或有機會被歧視,造成巨大心理壓力。
轉變打擊造成適應障礙
自疫情爆發以來,社會迎來巨大變化,例如轉為在家工作、經濟轉差導致失業、停學、不能外出以及疫情帶來的不安,令不少人承受重大壓力,精神健康出現問題。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表示,疫情發生大半年,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主要有適應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焦慮症和抑鬱症等等。
他說:「一個人患上適應障礙,是由於遇到超出正常預期的重大打擊或轉變,導致出現精神健康的不良反應,例如精神繃緊、心跳加快、呼吸不暢順、出汗、小便頻繁、腹瀉、食慾不振和失眠等徵狀。一般而言,當事件過去或隨時間流逝,病徵便會消散,自然康復。」

精神科專科醫生在治療時,會嘗試引導患者積極適應轉變。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