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人說國語趣聞軼事
我的普通話(國語)並不好,僅好過澳門前特首崔世安(以及其哥哥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兩人實在是難兄難弟),所以在大陸或台灣參加會議,當要發表演講前,我往往會在開場白認認「低威」,以求會眾諒解,搞搞「期望管理」,有時甚至會說個笑話,揶揄一下自己,好為自己解嘲。
近日翻看了些有關清末民初的歷史書,發現原來都有些趣聞可供引用一下。當時很多叱咤風雲的先驅人物,都是廣東人,身上同樣發生過廣東人說國語的趣事,例如改革家康有為和梁啟超。
話說清末光緒曾經立志中興清室,因此廣見天下賢士,聽取他們對管治和改革之見,當中包括當時聲名鵲起的康、梁兩人,於是分別先後召見兩人。
康、梁都是廣東人,康是南海人,梁則是新會人,兩人的「母語」都是廣東話。
康後來逢人便說,光緒接見自己時,兩人談了很久,足足有三四個鐘。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當天光緒見了很多人,據當時的刑部主事張元濟所憶述,光緒見康只有一刻鐘就結束了。但張又憶述,當一眾臣子在廷外等候光緒接見時,康趁機對當時清廷第一權臣榮祿大談變法,但榮祿卻聽得皺眉,很多話根本聽不懂,問題就是出於康的廣東口音。

梁啟超的廣東腔國語未能與光緒connect,因而沒有被重用。
到了梁啟超,情況也差不多。他那廣東腔,把「考」字說成「好」,把「高」字說成「古」,聽得光緒一頭霧水,簡直是雞同鴨講,就算光緒求才若渴,禮賢下士,而梁也滿腹經綸,但兩人卻始終未能「connect」,讓梁未能獲得重用,結果跟康一樣,只獲封個六品官,與其他人見後獲封四品官相比,無疑是遭冷待了。
康、梁二人失去獲得光緒重用、大展拳腳的良機,想不到竟是因為「廣東人說國語(普通話)」這語言障礙,實在令我們這些廣東人哭笑不得。
不要笑康、梁二人,大家可以上網找找孫中山先生的國語演講來聽聽,恐怕就會心裏有數,當時這些清末民初的廣東英傑,國語水平怎麼樣。
後來,梁啟超痛下決心,向夫人李蕙仙苦學國語,才得以有所改善,當他再四出宣揚維新思想時,北方人總算也能聽得懂他的話了,梁亦因而取得巨大的名聲和成就,對此其夫人實在功不可沒。
究竟梁夫人是甚麼人,竟有如此能耐,下星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