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蚊蟲有妙法
上期提及多種在香港常見的昆蟲傳染病,當中大部分與蚊子傳播有關,今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逐一分析各種防蚊方法,教導大家如何正確、有效地防蚊,以及被蚊叮咬後的處理。

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有助阻止蚊子叮咬,也有效預防蟎和蜱等昆蟲。
二氧化碳、乳酸吸引蚊子
坊間經常謠傳各種蚊子叮咬人的原因,例如體溫、血型等,都會吸引蚊子叮咬,但其實都是誤解。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表示:「蚊子叮咬人的主要原因,是人體釋出的『味道』,由於人體會排出二氧化碳和乳酸,對於蚊子而言都是吸引牠們的味道,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被蚊子叮咬,而且無法控制。」
雖然無法控制蚊子叮咬人類,但可透過做足防蚊措施,預防和阻礙蚊子叮咬。

被蚊叮咬後,可使用止痕藥膏來減少痕癢感覺。
含避蚊胺的驅蚊劑
不少人會利用驅蚊劑防蚊,市面上驅蚊劑林林總總,到底應該怎樣選擇?
鄭醫生說:「有效的驅蚊劑應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它有助阻礙蚊子接近人類,相信原理是避蚊胺會影響蚊子的口部和觸覺,導致牠們自然遠離這種物質。另外,避蚊胺除了防蚊,也有預防蟎和蜱等昆蟲的功能。」
驅蚊劑的有效時間,需視乎避蚊胺的濃度,惟避蚊胺的濃度高,並不代表其防蚊能力強,只會影響維持時間的長短。例如濃度百分之七可以維持兩小時效用。
其次,不少人擔心避蚊胺對人體有副作用,曾有個案指出小朋友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後,出現腦癇症和血壓降低等問題。
鄭醫生指出,安全起見,一般會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應避免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兒童也盡量不要使用避蚊胺濃度百分之十以上的驅蚊劑。

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乳酸,有機會被蚊子叮咬。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