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老扶幼,社服百年
道教善書《太上感應篇》有云:「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此句最能顯示我教無私的慈愛。一方面我們要盡力去幫助孤兒鰥寡,另方面更以關愛長者、培育幼孩為己任。嗇色園為本港一所宗教慈善團體,秉承黃大仙師「普濟勸善」的精神,立足於社區,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服務,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我園創壇於一九二一年,由初創期始,我們已靠同道微少的捐獻,集腋成裘以推行善業;隨後得到廣大善信的捐獻,我們有更大的力量回饋社會。舉如五、六十年代之自然災害及難民潮等社會問題,我們皆有「扶貧脤災」之應對,包括送贈毛衣、捐款、助殮及施棺、舉行法會等。到六十年代中,香港政府發表第一份社會福利白皮書,鼓勵宗教與福利團體發展福利善業。我園也隨即配合政策,在清水灣大坳門籌建安老院;接下來的四十多年間,我園已開辦了五間護理安老院、兩間耆英地區中心、八間耆英鄰舍中心、兩間健康服務中心及懷傲運動天地等,為本港的長者及弱勢社群,提供了多元化的社區服務。
多年來,嗇色園的社會服務宗旨一直本着「善心善意、善待人生」,這理念獲得本港各大機構的認同。記得前些日子,我園透過社會福利署的「長者中心設施改善」計劃及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裝修及優化轄下十所耆英中心。此基金亦有捐款添購樂齡科技產品,並成立「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及「賽馬會『晴繫友里』計劃」等。未來,本園將持續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多元的活動,以加強社區的服務工作。

本人(左八)於「世界吞嚥日2019」其中一個活動上,與主禮嘉賓「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博士(右六)、「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鍾展鴻醫生,KStJ(左七)等一起剪綵。
近年,本園社會服務委員會積極與本港各大研究機構合作,如與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老人聲線與生活素質的研究」;與香港中文大學護理系合作「無懼腦退化症,照顧者自強不息」計劃;並參與了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主辦之「健康研討會2020」,探討如何以適應性「懷緬治療」,以讓長者心理的自我整合等項目。將來我園之社會服務單位,亦會繼續與各大專院校多加合作及交流,藉以提升社區服務質素。
另一方面,本地自疫情發生以後,本園的董事、義工等多次上門探訪獨居長者,並派發口罩及防疫包等。而社會上有很多的機構更主動向我們捐出防疫物資,還有些個別善長,不能一一盡錄。他們的善舉是對本園社會服務的肯定及鼓勵。
本園植根香港社區百年,明年藉着百周年紀慶,本園社會服務之各附屬院舍及中心已計劃連串活動,希望與市民分享喜悅;也讓大家進一步認識本園的各項社會善業。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瀏覽本園網頁(www.siksikyuen.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