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家豪門秘史 3】首戰澳門 初露鋒芒
何鴻燊雄踞澳門逾半世紀,但他首次踏足濠江,卻是為了逃避戰火。
亂世中他雖然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並娶得葡裔美人為妻,可惜卻招來地方惡勢力施壓,一度被迫離澳返回香港。

何鴻燊營商手法了得,與港澳著名商人何賢(右二)及夏利里拉(左一)都有生意往來。

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在日軍的侵佔下,港人歷盡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苦日子。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淪陷,展開被日本侵略者統治的「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歲月,本來已生活艱難的何鴻燊一家,更是捉襟見肘。在家族長輩何甘棠的建議下,因大學停課而無所事事的何鴻燊,決定前往當時的「中立區」澳門碰碰運氣。
起程當天,何鴻燊帶着十元港幣離開母親,在擠滿難民的木船上,他望着變得愈來愈小的香港島,對自己說:「我是去闖天下,不混出頭來,我就不回香港。」
二戰時澳門是東南亞唯一的國際避難所,原因是葡萄牙政府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裏,居住了幾十萬日本僑民,日本為免因攻打澳門而招來葡國反擊,把僑民送進集中營,於是與葡國簽訂秘密協議,讓澳門保持中立,結果大量有能力的香港和內地富裕人家,都逃往當地避難,令原本不足十萬的人口,一下子暴增至五十多萬,形成了畸形的戰爭繁榮時期。
何鴻燊抵達澳門沒幾天,便到同時避難而至的伯祖父何東爵士家中拜訪,何東勉勵這名姪孫必須勤奮工作。何鴻燊每次向人談起該次會面,均表示從何東身上獲益良多,「我伯祖父有兩樣絕招,第一招是記性很好,任何人見面認識之後,他都可以清楚記得對方名字,第二次見面時,老遠就能叫出人家名字;第二招就是他做人好謙厚,對人總是『哥前哥後』,令對方感到好親切。」

年輕時的何鴻燊風度翩翩,與首任妻子「澳門街第一美人」黎婉華堪稱璧人。

何鴻燊從日軍手中救出抗日志士梁昌,兩人因此成為好友。
能記三千電話號碼
何鴻燊對此活學活用,○七年二月他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幾十年來我都係逢人叫『阿哥』,即使手抱的BB仔,我都這樣叫,這樣便不會得罪人。」
記憶力方面,何鴻燊更勝其伯祖父,令他迅速獲老闆賞識。
「到澳門之後,我在聯昌公司做秘書,老闆想找哪一個夥計,我都可第一時間搵到,因為我後生時最多可以記得三千個電話號碼,就算到現在好多人的電話我都記得,不用別人幫我查。」接受訪問時已八十六歲高齡的何鴻燊說。
聯昌是當時澳門最大的貿易公司之一,由三名股東開辦,分別是葡裔的羅保博士、日本人齋藤,和中國人梁基浩。戰時商品緊缺、物價飛漲,而聯昌地位特殊,擁有不少特權,主要業務是以貨易貨,用機器零件向船隻交換糧油食品等澳門緊缺物資。
何鴻燊在聯昌任秘書,兼做糧油棉紗業務,中英文不夠用,他就拼命學習日語、葡語,由於有語言天份,沒多久就學會日常用語,三名老闆都十分賞識其才華。
勤學外語不單令何鴻燊得到老闆讚賞,更讓他贏得美人歸。
何鴻燊學習葡語後不久,在街上遇到一位葡國美人,被對方美麗容貌及高貴氣質吸引,於是鼓足勇氣,用蹩腳的葡文向她搭訕,並要求拜對方為師學習葡文。
這大美人出身澳門顯赫的律師世家,當年有澳門街第一美人之稱,她欣然答應何的要求。風流倜儻的何,與對方正式接觸後不久,便大膽向「老師」表白愛慕之情。這名麗人便是何的首任妻子黎婉華(Clementina Leitao)。
事業愛情兩得意,何鴻燊更被提升為聯昌的合夥人,專責押船工作,即是帶着貨物或現金,前往公海與來自其他地區的商人做買賣,風險相當之高。
結果他成功做了多次買賣,為公司賺了大錢,但其後一次他終於遇上海盜,多名水手被槍殺,他攜帶的三十萬現金亦被搶走,猶幸海盜見錢眼開,放過他與船員,各人才有命返回澳門。
惟回澳門後不足一星期,聯昌兩艘前往香港的貨船,途中突被日本海軍扣留,指其涉嫌走私和曾運載中英間諜。當時日本老闆齋藤不在,精通日語的何鴻燊臨危受命,帶着大批煙酒等「慰勞禮物」,前往香港水域營救。

二戰時澳門是中立區,吸引省港大量有錢人逃至避難,出現畸形的戰爭繁榮景象。
勇救抗日志士
他趕到被扣船隻的海域,日本海軍正向船上的水手和旅客逐一審問,並命令各人脫下衣物檢查,何鴻燊大力斡旋,以及在大批煙酒的打動下,日本軍官最後同意放行。當時何鴻燊只知道為公司立了大功,想不到拯救了一名抗日志士,他就是後來成為澳門中華總商會常務理事的知名愛國人士梁昌。
當時梁昌正為英國遠東情報機構主管賴廉士工作,搜集和傳遞有關日軍在省港澳的情報,他後來告訴何鴻燊,如果何遲來一點,他身上藏着的情報定被搜出,屆時必死無疑。何鴻燊晚年每談及此事,仍感自豪地說:「我曾經為抗日立過大功!」
何鴻燊赫赫功績,為他贏來名聲和金錢,四三年聯昌發給他的花紅就高達一百萬元。
「兩年之間,我就賺了許多前輩商人一生都賺不到的錢,但我賺的錢來之不易,是用生命換回來。」何鴻燊曾這樣說。
掘得第一桶金後,何鴻燊不想再做「押船」這玩命工作,聯昌的中國老闆梁基浩,剛巧在這時出任澳門政府的貿易局局長,何便跟隨他到貿易局任供應部主管,並把香港的家人接到濠江居住;當時貿易局會計部主管,是後來成為澳門華人領袖的一名愛國人士何賢。
由於長期戰亂,加上澳門人口激增,貿易局最大難題是籌辦糧食,解決五十萬人吃的問題。何鴻燊上任不久,即被梁基浩派到廣州採購白米,其時整個廣東省黑市米都被炒高,他卻憑出色的交際手腕,平價購得大量白米。
「那些米多到要用四艘船來裝,當船隊抵達澳門時,成千上萬的澳門人在岸邊拍手歡迎,令我非常感動,也令我意識到與澳門密不可分的關係,我是澳門的一分子,應該為澳門多做一些事情。」何鴻燊後來回憶說。
二戰結束後,何鴻燊離開貿易局,成立公司經營做貿易生意,並與人合資購買了一艘能載三百多人的大客輪「佛山號」,行走中港澳,同時他又跟隨妻子入籍葡萄牙。
何鴻燊的生意逐步擴大,拆船、金銀買賣、藥品代理、火柴製造都有涉獵,可惜這卻牴觸昔日濠江人不喜歡香港人到當地「爭飯食」的禁忌,其公司被人擲手榴彈破壞,一名濠江猛人其後向他表示:「香港光復了,當年逃難到來的,應該返回香港。」
何鴻燊經詳細考慮,覺得與這些地方惡勢力繼續鬥下去並不明智,加上戰後香港發展蓬勃,最終決定撤離澳門。

早年商貿活動靠海運為主,最接近珠江出海口的內港區,享有近水樓台的優勢,人煙也最為稠密。

何鴻燊購入「佛山號」行走中港澳,客輪停泊在內港碼頭,帶旺區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