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投資樂園 2020 年 07 月 01 日

林一鳴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香港在國安法後的金融定位

中央在港推行國安法以後,對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到底會有甚麼影響?目前主要出現兩派不同的聲音,一邊覺得立法後會創造更明朗的政治環境,街上示威情況可以減少,有利香港營商及投資環境,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邊就覺得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造成重大打擊,特別是Trump不斷作出威脅,國安法將影響《香港關係法》,要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等。
我的看法是:不是國安法直接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中央對香港的定位」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國安法推出只是告訴大家,香港在中央的定位,變了(其實在去年六月就變了,只是今天更加肯定);在世界的定位,也變了。
首先第一個問題: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到底是甚麼定位?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分析:

我的看法:不是國安法直接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中央對香港的定位」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1)吸引外國資金送到國內公司:這是香港最重要的定位,安排大量國企及民企在香港上市融資,在港用美元發債,支撐整個香港過去二十年的金融生計。

(2)吸引國內資金走出境外:這方面香港以前做得不錯,但今天已經弱了很多,因為被國內人追過了;香港本地人對投資海外市場的分析能力,有時反而比不上中資公司在香港辦公室的內地人。現在這些人已經學滿師後跑到海外,將來內地人要走資出去,更多會通過內地公司在海外的辦公室,而不是香港;再加上內地在這方面的積極性,近年已經大為減弱,沒有興趣推動。

(3)吸引國內公司在外國上市:以前內地企業很希望在美國上市,但近年中美關係轉差,加上很多不愉快的例子,積極性已經減弱。香港在這方面的範疇,完全沒有地位。

(4)吸引外國公司在中港上市:目前中央政府對此的積極性,是零。香港以前也有一些外國公司在香港上市,但近年數量已經極少,不重要。

所以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絕大部份集中在(1),主要是將外國投資者的資金帶給國內企業;將來能否保持國際地位,主要看投資者會否繼續通過香港將錢帶入中國,而不是其他無關的因素,包括國內能否看到Facebook、香港是否民主自由等。如果以下的事情發生:
香港變成一個普通的城市,與成都、廈門等沒有分別
放寬外國投資者進入A股及債市的限制,可以直接在國內A股開戶,投資的錢可以自由進出(至於其他非A股及債市的投資,就會繼續限制)
美國視香港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不會再享有任何政策優待
那麼外國投資者就會想:既然香港與國內城市無異,那麼通過香港投資國內,與直接在國內城市A股開戶,有甚麼分別呢?國內企業也會想:如果A股也可以吸引外國資金,為甚麼要在香港上市及發債?由於中央對香港的定位轉變,部份外國投資者會直接將錢帶入國內,中國企業在港IPO融資及發債數量減少,香港功能就會減退,本地金融圈的收入也會急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