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父親節
剛過去的星期日是父親節,政府進一步放寬限聚令,身邊不少朋友都安排一家人外出用膳共敘天倫。本港疫情略為放緩,但間中仍有零星外地傳入的確診個案,即使放假也不敢鬆懈維持着備戰狀態,今年父親節也沒有安排特別節目。讀小學的兒子復課了,重新投入校園生活,可能知道我在疫情期間工作很忙、又或者是成長了,每日下班回家他都會主動倒一杯水給我。原來最好的父親節禮物,就是能與家人待在一起,一杯水勝過千言萬語。
市民生活開始逐步回復正軌,公立醫院上星期亦推出「特別探訪計劃」,開放七個醫院聯網十六間療養醫院及個別復康醫院探病安排。負責同事在會議上報告收集到的數據及觀察,病人及家屬都非常支持有關安排,與家人見面時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前線同事亦反映在父親節前推出有關安排,讓很多長期臥床的病人能有家人的陪伴,是一份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公立醫院在疫情初期暫停探病安排,可以想像到病人在疫情期間想見到親人的心情。不少前線醫護除了為病人提供臨牀治療外,亦同時充當「爸爸」及「子女」的角色,細心關懷病人的心理需要,盡力讓病人感到溫暖。這是孟子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情操,我為他們的專業感到驕傲。
畢竟現時疫情仍未完全過去,公立醫院仍然維持「緊急應變級別」,溫馨提示進入醫院的探訪者必須佩戴外科口罩、量度體溫,並作健康申報。另外,外出時亦緊記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小心謹慎。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