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杏林手札 2020 年 06 月 26 日

馬天慧

馬天慧醫生,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上工治未病

六十多歲的陳先生(化名)一向生活規律,也沒有長期病患,自詡身體健康的他從沒有進行任何身體檢查,直至他打算於退休後與家人環遊世界,為了能「玩得安心」,才聽從太太建議,在出行前接受了一次簡單的全身檢查。沒料到,這次檢查卻找出了潛藏在他身上的嚴重疾病。
陳先生的驗血報告顯示,他的紅血球水平低於正常。在醫生細問下,他想起他的體重近月莫名下降。綜合這些徵狀,醫生擔心陳先生體內出血,故為他安排大腸鏡檢查,檢查發現他的結腸長有一個體積頗大的惡性腫瘤。醫生再安排陳先生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發現他的肝臟、肺部及骨骼均出現癌細胞轉移,確診患上第四期結腸癌。
陳先生的腫瘤體積不小,並已出現多處遠端轉移,並不適合接受手術或電療等局部治療,須透過全身性治療,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從而達到延長存活時間的目的。

及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並切除瘜肉,可防止大腸瘜肉演變成為癌症。

 


目前,大部分晚期結腸癌患者的治療,都採取化療加標靶藥物的治療組合,近年還有免疫治療加入。那麼,患者應採取哪種治療方案呢?這需先了解患者腫瘤的基因特性。醫生在抽取患者腫瘤樣本以作確診時,會同時檢驗腫瘤是否帶有NRAS及KRAS基因變異,若無以上基因變異,患者可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anti-EGFR)或抗血管生長(anti-VEGF)兩類標靶藥物;如有變異,則只能使用後者。患者也可選擇同時檢驗腫瘤基因是否MSI-H/dMMR,如患者的腫瘤屬於MSI-H/dMMR,預期會對免疫治療的反應較為良好,可以把免疫治療用於隨後的治療。
陳先生的腫瘤樣本經過檢驗,證實並無NRAS及KRAS基因變異,醫生於是讓他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配合吊針及口服化療藥物。他接受治療半年後,腫瘤大為縮小,轉移的病灶均已消失。接着,陳先生以標靶藥物及口服化療藥作持效治療。如是者經過一年,陳先生的病情保持平穩。他正計劃和太太來趟短途旅行,一圓遊山玩水的心願。
雖然陳先生的癌症受控,但他的個案仍然令人扼腕,因為結腸癌是可以防範的癌症之一,絕大部分的結腸腫瘤是從一顆細小的瘜肉開始,經過多年才演變成癌症。古人有謂:「上工治未病」,及早預防結腸癌,總比治療容易。建議年滿五十歲人士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瘜肉可及早割除。直系親屬中有結腸癌患者,更應提前安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