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貓基金救毛孩
在拯救動物的路途上,除了動物慈善機構外,亦有不少獨立義工參與,他們大多自費救援及治療動物,部分會義賣籌款。今期齊來了解在動物慈善機構以外的獨立動物義工的故事。
獨立動物義工阿菁十多年來一直照顧鄰近的流浪毛孩,由最初加入愛護動物協會成為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義工開始,到後來每晚四出餵飼貓咪,甚至出錢出力成立「村貓醫療基金」,為生病或受傷的流浪貓提供治療的機會,至今已幫助逾百隻貓咪。

流浪貓Mask意外導致左後腿骨斷裂,更因貧血令傷口無法癒合,最終須要截肢。
餵流浪貓 建立感情
阿菁說,雖然大部分人會稱她為獨立動物義工,但其實她的工作性質與一般市民無異,只是因為愛錫毛孩,願意動用資源去幫助更多動物,久而久之成為動物義工。
她說:「我自幼在鄉郊成長,對動物沒有特殊感情,直至二○○六年我與家人領養了一個月大的狗狗阿比,由於當時沒有飼養經驗,對於阿比失控的行為求助無門,便在網上尋找飼養寵物相關知識,得知很多流浪動物的故事。」
阿菁指出一直以來在村附近有很多村貓村狗生活,她眼見村民不友善地對待動物,生活非常悲慘,決定主動幫助牠們。
二○○七年開始,阿菁加入愛協成為貓隻領域護理計劃義工,先幫助村內的十一隻貓咪進行絕育手術,希望減少村附近流浪貓的數目。
「後來幫助的貓咪逐漸增多,涉獵的範圍也愈來愈大,除了帶牠們進行絕育手術以外,也開始每晚餵飼牠們,與流浪貓咪接觸,建立深厚感情。」阿菁說。
在十多年的照顧流浪動物經歷中,最深刻印象的是曾遇見流浪貓剛誕下數名貓BB,若按一般做法帶貓媽媽做絕育手術,會令貓BB失去照顧,事件令阿菁反思必須重視流浪貓的感受,了解到自己作為動物義工的目的是幫助流浪動物過更好的生活,而非單純透過絕育來減少其數目。

經過近半年的照顧,Fair仔已經健康成長。

X光片顯示小妹腹腔患癌,當時獸醫和義工都建議將其人道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