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醫療.健康  > 營養.健康 2020 年 05 月 17 日

預防排球三大常見傷患

排球屬非碰撞性的團體運動,對場地和人數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在香港非常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在休閒時的運動選擇。但打排球同樣有受傷風險,今期物理治療師詳盡講解排球的受傷情況和預防方法。

髕骨筋腱炎復康運動的目的是強化健康的筋腱,以取代已受傷部分的功能。

 

排球慢性創傷為主

排球主要分為室內排球和沙灘排球兩種,相對於其他受歡迎的球類運動,例如足球和籃球等,排球的受傷比例較低。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劉焯霆表示:「打排球者受傷主要以慢性創傷為主,常見包括膝關節、肩膀和下腰背等,而急性創傷方面則是腳踝扭傷(俗稱拗柴)較為常見。
研究發現,每一千小時的排球比賽當中,平均有三點五至四點一個人受傷;而相同時間的排球訓練中,平均有一點五至一點八個人受傷。男女的受傷機會則沒有明顯差別。」

跳起擊球後着地時平衡不佳,或與其他人碰撞,有機會造成腳踝扭傷。

 

正確動作 避免拗柴

腳踝扭傷是排球常見的急性創傷,劉焯霆指出,引致急性創傷的內在因素,包括神經肌肉控制,以及扣殺方式,常見扣殺動作例如移動式扣殺、側身扣殺等,都有機會導致着地時平衡不佳,造成腳踝扭傷。外在因素則有着地時踏到其他人的腳面、場地質素欠佳等。
他說:「想預防受傷便需訓練正確的攻擊動作,例如起跳動作、着地姿勢和關節感知訓練,都有助減輕腳踝扭傷的機會。而進行排球運動前,預早了解場上的風險也有幫助。其次,若腳踝不幸受傷,傷癒後應以訓練關節感知能力為主,例如在不平衡或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做復康訓練,增加平衡能力。
至於佩戴相關護具,現時對於預防腳踝扭傷並沒有文獻支持有效,部分文獻只支持包紮硬性繃帶有助減低腳踝扭傷的機會。」

佩戴護具有助預防外在碰撞引致的擦傷和碰傷。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