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資源 覓新機遇
今年年初,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種隔離措施嚴密佈防,區域之間的合作似乎有所減慢,不過隨着內地和香港澳門的疫情都逐漸受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港合作、珠澳合作等議題又再次提上日程。
區域的阻隔並不會減慢前進的步伐。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剛好是珠海橫琴自貿區掛牌成立五週年,珠海市及澳門,就分別對珠澳合作提出了新的設想。
珠海方面,市長姚奕生提出,包括對橫琴實施分線管理的新機制、橫琴與澳門成立共商共建共管的新管理機構。雖然這些設想還有待國家層面的同意實施和批准落實,但可以看到,各種新的區域合作模式正在悄然崛起,為珠港澳同胞打造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九年橫琴新區掛牌成立,十年滄海桑田,從一個邊陲小島到宜居宜業宜遊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凝心聚力共謀發展鑄就了橫琴的發展奇跡。

珠海環境優美,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除了有深受大人小朋友歡迎的長隆海洋王國,亞洲規模最大的無動力世界樂園也於去年落戶橫琴,圖攝於無動力世界樂園。
在澳門方面,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中亦特別着重橫琴的發展。除了提出希望澳門的輕軌可以連接內地高鐵、鼓勵澳門企業到橫琴進行大型投資外,更透露正向中央政府爭取把澳門企業在橫琴的投資列入澳門GDP內,以及能做到稅收可返回。這些聽起來好似破天荒的設想,經過周密的部署和規劃,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協調,相信肯定會掀起新一輪發展潮流。
相比起珠澳合作,深港合作開始得更早、可以嘗試的領域、創新方法也更多,以往透過CEPA框架下的准入方式,為香港專業人士進入內地發展打開了大門。然而,近年社會的內耗不斷加劇,甚至產生一些抗拒的情緒,令發展速度減緩,當我們還在討論「應不應該做」、「能否不做」的時候,周邊的地區已經在討論「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了。這就是差距。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對一個人而言如是,對一個地方發展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