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點五米有多遠?
疫情期間,常常獨自在一間設有吧枱的麵店吃麵。一天,在相隔一米多的旁邊來了一位婆婆和一位小女孩,婆婆跟廚師說全家合共六人,所以需要分枱而坐才行。香港人在疫情中沒有大呼小叫表達不滿,無論大小事都懂得自律,各自合力守護這個家。
然而,小女孩在用餐之餘,手機已佔據了她整個世界,婆婆猶如陌路人,獨個兒靜靜地吃着麵。我從不擔心年輕人在疫情期間的社交問題,雖然大家平常都要保持一點五米的距離,或留在家中與社區隔離,但他們依然可以透過互聯網與人保持溝通。
然而對長者來說,這次疫情將他們和家人的距離拉遠何止一點五米。醫院暫時不能探病,老人院不准探訪,普通家庭聚會、以至慶祝生日大壽都像遙不可及。長此下去,長者孤立和孤獨無助感必將衍生更多健康和社會問題。
人們常將抗疫形容為「戰爭」。一般戰爭過後會令社會更團結,人們亦渴望和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大幅拉近,社會珍惜互相支持與關懷。可是這次全球疫症大流行,各地不是追求和解而是仇視,沒有關懷而是漠視,老年人漸成為被遺忘的一族。擔心長此下去在疫情減退後,年齡歧視會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入了每一個角落。
新冠狀病毒病的疫苗不會在短期內出現,長者在未來的日子將面對孤立和老齡歧視的掙扎。年輕人也許能夠享受科技上所帶來的方便,但長者渴求的人情味或許會被日漸遺忘。我期待政府能多加留意,也期望社會能伸出互助之手,為長者提供支援,走出困境。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