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善說亮話 2020 年 05 月 05 日

張亮

由私募基金轉職慈善信託基金,轉化追求回報的霹靂手段,凝聚廣結善緣的菩薩心腸;現任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性好山水、讀書,偶爾長跑。

支援中小型社福機構共渡時艱

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提供大量就業的同時,亦是推動本地發展及創意的火車頭。其實,中小型社福機構亦是如此。

香港賽馬會一直致力支持社會服務行業穩健發展,百花齊放。慈善社福業界能保持完整而健全的生態圈,除了有賴大型機構的服務規模及專業水平,亦要加上中小型機構提供多元創新的服務選擇,相輔相成,才能夠為社會各階層及不同需要人士服務。

但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除了不少商業活動須暫停營業,很多社福機構提供的服務亦成為「重災區」,原定於上半年舉行的學校活動,以及針對長者、殘疾人士等的活動項目均已取消或無限期延期。

馬會早在疫情初期成立緊急援助基金,讓非政府組織申請撥款,希望能夠以最快捷、具效率及彈性的方法,就最新疫情發展向社區提供所需的支援,至今已捐助超過一百九十個機構,展開逾二百一十個項目。

這些項目很大部分都是由一些中小型地區機構推行,它們在各自的範疇內已建立堅實的網絡,提出的項目不但實際可行,亦設合受眾所急需,例如支援非政府組織「醫護行者」的「小窩居.大改造」劏房渠道維修服務,由維修師傅親臨劏房視察渠口位置,給予業主和租戶改善問題的建議,並與劏房戶分享防疫知識;協助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為其下會員派發物資及推出「防疫罩住你」防疫知識漫畫;與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合作,因應疫情轉換服務型式,推出「家中繼續玩」項目,在Facebook專頁每天分享一個遊戲點子,讓家長能在家中陪伴兒童玩樂,同時協助家長讓兒童明白疫症和做好防疫;以及提供資源讓網上義工配對平台「社職」(Social Career)設立新平台「Social Career Giving」,作抗疫資源的配對分發等等。

筆者與馬會的同事對緊急援助基金的成果感到鼓舞,但同時發現到,不少中小型及非政府資助慈善機構,在疫情及經濟衰退的陰霾下,來自企業及個人捐款大幅減少,他們在學校及公眾活動的收入亦大為削減,因而面對嚴峻的財政壓力。

如果這些中小型機構因疫情影響而結束服務,不但會導致他們累積的人才、經驗及社會資源流失,更可能使一般政府資助服務不能涵蓋的小眾孤立無援,而這些弱勢群組往往都是社會上最貧困、最難以接觸,且得不到足夠主流服務支援的人士。

有見及此,馬會正計劃推出一個新的特別援助基金,支援並未受政府資助的中小型慈善機構展開六至九個月的短期項目。

我們期望透過這個新基金,讓中小型非政府機構能夠繼續履行其使命,確保前線服務得以及時推行,在這段艱難時刻繼續服務有需要人士。我們更希望基金能夠讓業界的多樣性、創意及社會資本延續下去。

馬會在過去兩個多月來已推出了一系列抗疫舒緩措施,支援超過一百萬名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社群人士,包括長者、學童、少數族裔人士、殘疾人士及基層家庭等。雖然疫情看似有所緩和,筆者與同事卻不會掉以輕心,因為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士及單位需要協助,而疫情過後的「重建」工作亦有不少。我們會繼續與社會各界聯繫,積極研究應對方案,互相補足。相信我們只要齊心協力,共渡時艱,定能走出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