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月色
「不愧為魚米之鄉!這頓晚餐很豐富啊!」小麥驚嘆着那頓有涼菜、水煮酸魚、籠蒸糯米飯和村民自家釀製的米酒的晚餐。尤其那條滾浸在酸窩裏的肥大鯇魚,魚頭和尾指佔了半張竹桌子,多霸氣!
三個小時的晚餐後,村長帶我們散步到能俯覽全村地貌的山上去。那夜正值月圓,小路雖沒有路燈,還可以靠着樹縫漏出的一點點月光照明。大家都靜靜地向夏夜山丘上走,樹上蟬聲和塘蛙聲此起彼落,倒是熱鬧。村長見我們走得頗狼狽,嘆氣說:「慢慢走,小心一點便可以。這幾年村內發展雖然迅速,但老村民還是反對安裝路燈。」
在開揚帶微風的山丘上,看到月色倒映在村中央的大漁塘,那桐村標示性的鼓樓輪廓也被投影在浮着幾片大荷葉的塘中。「那公塘是村民的共同產業,去年除了擴建,還加建了一座大公廁來配合日趨增多的遊人的需要。」村長說。在月色映照下,我們清楚看到公廁的排污口是往漁塘去。再細心看,發現村中每户都建有小漁塘。回想後駭然明白縱使村內已有水電的供應,村民大多沒有在家中建廁,原來只因村民仍然崇尚把自家魚塘當作是生態環保廁所來順應自然呼喚!
「晚餐的那條水煮魚,莫非……」翁老師突然問。「那正是這漁塘養出來的精品。專門飼養以款待來村工作和探訪的上賓。」村長神氣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