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名畫夠搶眼
近期在不同媒體都見到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防疫訊息的 Lazy Lion 廣告,這個吉祥物原來有個中文名叫「匿獅」,取「lazy」音譯,是否夠搶是見仁見智。政府宣傳過往不是沒有好嘢,例如環保局嘅「大嘥鬼」,又例如消防處嘅「任何人」,都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如果說跟抗疫有關的,最近倒真的被烏克蘭文化及資訊政策局的古典名畫二次創作吸引。
呢輯一下子紅遍全球的「抗疫名畫」由廣告公司 LOOMA 創作,由烏克蘭文化及資訊政策部發起,屬政府發起「隔離的藝術」(Art of Quarantine)活動之一。
廣告公司找來九幅經典名畫,巧妙地以電腦技術進行二次創作。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畫中上帝將消毒搓手液傳給阿當,要他勤清潔雙手;還有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中,十二門徒都不見了,只剩下戴口罩的耶穌獨自在進餐,提醒人保持社交距離,不要聚餐。此外,賈克.路易.大衛的《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騎在馬背上的拿破崙就變身外賣仔,以宣傳多用外賣代替出街食飯;其他諸如勤洗手、適當儲糧、以信用咭取代現金等。
這些名畫本來已深入人心,一睇便記得,經二次創作後每幅帶出的防疫訊息都簡單清晰更有文藝氣息,難怪爆紅。
自三月以來,新冠肺炎震央由中國移到歐美,到底是歐美民族意識上的傲慢與偏見還是文化差異,到今天仍在爭論應否全民戴罩,其實抗疫屬生死之戰,最緊要減低感染人數,做好防疫為自己也是為他人,看來戴着口罩不見笑容的日子還要過好一段時候。近期開始有品牌研究在醫用口罩之上增加元素,例如顏色、圖案,或一些打氣字句,讓人在戴上同時達到傳遞訊息的效果,不再一味是枯燥的藍色綠色。既然口罩未能離身,也是時候動吓腦筋,搞吓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