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
二○一九新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仍未明朗,為了減低交叉傳播的風險以便進一步控制疫情,各國都推出相應的措施,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都是希望透過盡量減少群眾聚集,以減輕整體醫療系統的壓力。有網民用廣東話諧音打趣說在疫情下「聚」彷彿變成了「罪」,這種說法也許是言重了。
香港近日出現了不少聚集群組個案,包括社交聚集、飯聚及卡拉OK的群組個案,個別更出現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傳播。國際間有不少文獻都證實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有助減低傳染病的感染風險,而就觀察所見香港人亦已經了解到當中的利害,在工作間的會議盡量使用視像會議、外出時亦會自覺地與其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
在疫情下每個人都應該為抗疫出一分力。與其將「聚」說成「罪」,我倒覺得暫停聚會是一種自覺性,共同遵守是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以及一直在抗疫前線戰鬥的醫護人員的福祉。
疫情期間,香港像一部慢速播放的電影,生活節奏慢了,有更多時間去看清楚周遭、有更多時間留在家陪伴家人。也許面對面的見面的機會少了,各方面也有諸多不便。但另一邊廂,公立醫院不同崗位的同事仍在努力,克盡已任,他們同樣面對大家正在面對的不便,同時卻多了照顧病人的重任。引用眾多醫護互聯網上的呼籲︰「我們願意為你留守崗位,你們願意為我們留在家嗎?」
相信大家都會與我一樣,在心中答一句︰「我願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