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一葉一杏林 2020 年 04 月 12 日

彭飛舟

彭飛舟,醫管局人力資源主管。「飛舟」是父親改的名字,也是朋友間最愛稱呼的外號。自小已像老頭一樣,沉默寡言,但骨子裏有一顆熱情澎湃的心。當了十年公立醫院醫生、也轉職醫療管理人員多年,希望能以文字在杏林中遊走,在洪流中吶喊一下。

再次起飛

十七年前沙士一役後,香港人習慣外出用餐時使用公筷,醫生巡房由西裝打呔的傳統改為穿着工作服。一場禽流感,則令市民對「街市清潔日」習以為常。那麼,二○一九冠狀病毒病又帶來什麼改變?
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將成為新常態,視像會議次數將會更加頻繁,三維立體人像會議和電子會議室必成大趨勢,即使身處千里之外依然可以觀察到每個與會人士眉頭眼額的微小變化。學生的網上課室也變得普及,學習時間更富彈性之餘,亦擴闊了「學校」的空間想像,咖啡廳或圖書館也可成為課室,距離感反而令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和諧」。
那麼醫院呢?遙距醫療的發展將會突飛猛進。不論醫生的診斷,或是康復療程都可以透過互聯網遙距進行,對於要經常出入醫院的病人來說,可省卻不少舟車勞頓之苦。病人可以透過手機預約治療和領取藥物。看來,將親身向病人解說的繁複過程「網絡化」,社會也很快會欣然接受。
實在無法想像博覽館可以一夜之間變成臨時檢測中心,來自七個醫院聯網的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合作,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迅速完成分配崗位,讓由機場入境、以及由衞生署轉介的人士可以有序地接受檢驗,獲得適切的治療。那麼,未來的檢測中心是否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地而建呢?
現今疫情依然嚴峻,但在危難中卻引發出無限創意和種種體驗。期待疫情過後,香港會再次起飛。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