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20 年 04 月 10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堅守在家

兩年半前,李太確診肺癌,當時腫瘤已擴散至肺部多處地方,無法以手術處理,於是她先用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但九個月後腫瘤惡化,轉用副作用較少的第三代同類藥物,療效良好,癌症指標很快回復正常。李太原本要四月初覆診,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惡化,她致電診所查問是否需要改期。腫瘤科醫生透過電話詳問李太近況,知道她轉藥後一直病情穩定,認為李太暫時只需要抽血驗癌症指標,如結果正常,便可由家人代取藥物,暫時毋需覆診。李太明白情況,並多謝腫瘤科醫生和其他診所人員的幫助,在疫情的困難期間仍繼續保持診所運作暢順。
自新冠病毒疫情在歐美出現爆發,各國採取不同措施以控制病毒不再擴散。疫情最嚴重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據報因為起初採取的社交距離手段實施得不夠早,而社交距離又與當地文化傳統互相違背,或造成當地居民不覺得有需要依從相關措施。
又有指歐美國家一般相信,只有已感染病毒人士才需要戴口罩,未受感染或並無不適者毋需戴口罩。事實上,戴口罩已被證實可大幅減低受病毒感染的風險,這想法忽略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因沒戴口罩而在社區傳播潛藏病毒的情況;還有,延遲管制邊境人流、並無做足病毒檢測和隔離受感染人士、沒有做足與感染病毒人士有接觸人士和地點的追蹤等等,以及當地醫療系統因過去多年以緊縮公共開支為由而被削減資源,結果無法應對疫情需要,服務不勝負荷,以上種種都有機會令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早前,不少人期望當夏天來臨,北半球回暖時可讓病毒消退,但當接近赤道國家包括馬來西亞相繼爆發疫情,看來唯有成功研發並量產有效疫苗,讓全球大部分人得到注射和保護,才是停止疫情蔓延的唯一方法。
本地疫情方面,自三月因大量香港居民由全球各地尤其是英國回港,而其中部分人已受病毒感染,所以三月後期本港的感染新冠病毒人士數目大幅上升。為控制疫情,政府推出抗疫措施,一方面要盡量減低有關措施對經濟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要避免對個人和社會自由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學業、工作以至生計,都受疫情影響,但同時並無忘記有前線人員一直努力不懈,對付疫情。醫護人員、其他醫療支援人員、進行大量病毒化驗工作的實驗室人員、執行檢疫工作的人員等等,全都超時工作,亦面對受感染的風險。社交媒體早前便發動一個全球打氣行動,醫護人員在紙張上寫上「為了你,我堅守崗位!為了我,請你堅守在家。」,並在社交平台發文,希望大家支持響應。
如果一個相對簡單的個人決定及行為可以拯救生命,何樂而不為?一般情況下,捐血可拯救生命,疫症當前,堅守在家是最直接的公益行為,幫到的正是抗疫的醫療工作者,以及生命受病毒威脅的長者。中國一直倡議地球是命運共同體,如果大家都希望減低疫情的破壞,請出一分力:為了世界,請你堅守在家。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