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共創 攜手抗疫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對全球社會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各地政府刻不容緩地作出應對,沒有一個地區能夠獨善其身。全球慈善機構亦迅速動員及投放資金,向社會提供適時協助。
慈善業界在這場疫症中,正好施展其特有的能力:能承擔較大風險捐助及盡快展開項目、靈活調動資金,以及善用已建立的合作夥伴關係,共謀對策。
香港賽馬會一直心繫社區,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跟世界各地的慈善捐助機構一樣,在目前嚴峻的環境下,馬會採取了積極的態度應對疫情,憑藉「靈活、創新和迅速行動」的信念,動員內部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聯繫我們廣泛的社區夥伴網絡,應對社會的緊急需要,至今已批出共1.96億港元的捐款以支援有需要人士,尤其是弱勢社群及容易被社會忽略的人士。
作為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及國際慈善業界的一員,馬會亦了解到與各地慈善單位分享抗疫資訊及經驗的重要性。
有鑑於此,我們不久前透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平台,舉辦了一個網上研討會。主講嘉賓星光熠熠,包括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總裁Darren Walker、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總裁Rajiv Shahd博士、史考爾基金會(Skoll Foundation)首席執行官Don Gips、聯合國基金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Elizabeth Cousens、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Jemilah Mahmood博士、非洲最大慈善基金會之一The Higher Life Foundation聯合創始人Tsitsi Masiyiwa等。
兩小時的網上討論有來自四十二個地區,超過四百六十人參與。與會者分享了不同機構及地區應對COVID-19及其他大型傳染病疫症的前線經驗,及以建構平台讓全球慈善業界交流合作的重要。討論中亦提到社會上各持分者務必從當前的疫情中學習,以便更好地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大型災害做好準備,更有講者分享設立無國界及數據為本的預警和應變機構的構思。
各主講嘉賓的發言都充滿睿智,發人深省,筆者嘗試總結一下當中的要點:
(一)疫症大流行的管理是一項社區行動,要以社區為本。我們必需向社區傳遞準確的資訊,建立 互信,以便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二)慈善基金會要最快速度動員自身力量,主動聯繫各界,構建跨界別合作平台,以支援社區組織及社福機構的工作,因為他們最了解社區及服務受眾的需要,行動力亦較快。
(三)除了支援社區工作,亦不能忽略支援國際交流及合作,好讓抗疫資訊及物資能夠得到分享。
(四)疫症無分國界,我們必需放下矛盾,以科學及數據為本,善用科技,透過大數據分析協助對抗疫情。
筆者和參與了是次網上研討會的馬會同事都獲益良多,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登入「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網站(www.citiesphilanthropy.com),重溫研討會的錄影片段。

「感人亮話」
福特基金會總裁Darren Walker在研討會結尾時的一席話:
「我們的工作是帶來希望。這是慈善事業最美好的地方。沒有一個時代比現在需要更多希望和光明。這正是慈善事業能夠做到的,在黑暗時代帶來希望和光明。」(We are in the business of hope. That's the great thing about philanthropy and there has never been a time in the world when we need more hope and more light. And this is what philanthropy can do, to bring hope and light during times of dar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