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杏林手札 2020 年 03 月 21 日

鄭長華

鄭長華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

進退兩難

所謂唇齒相依,身體不同器官之間都如嘴唇和牙齒般千絲萬縷,一方出事,另一方也可能受到影響。正如心臟和腦部,若前者出現心房顫動,或會導致後者血管阻塞,引致中風。
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由於心臟不能正常律動,血液於是無法有效地輸送出去。滯留在心臟之中的血液,則有機會形成血塊,如血塊脫離心臟,更可能漂流到腦部,堵塞腦血管,引起缺血性中風。有研究數據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五倍。
高危的心房顫動患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俗稱「薄血藥」),阻止血塊形成或增大。然而,薄血藥往往會增加出血風險,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自身出血風險較高的人士未必適合使用。
例如七十五歲的謝先生(化名),數年前曾患大中風,其後確診心房顫動。遇上這樣的情況,醫生一般會處方薄血藥。但是,這個個案的棘手之處,在於謝先生年前因前列腺癌接受過放射治療,令他用藥後直腸動輒出血。不過,若停用薄血藥,他再次中風的風險將會很高。面對如此進退兩難的局面,有甚麼解救之法?

左心耳(紅圈示)

 


近年,本港引入微創左心耳封堵術,可用於謝先生般不能用薄血藥的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成效均與服用薄血藥相若,同時大大減低出血風險。
左心耳位於左心房的末端,其結構猶如耳朵(見圖),流經此處的血液容易凝固成血塊。研究發現,約九成沒有心瓣病的房顫病人,血塊都從左心耳形成。微創左心耳封堵術的目的,是堵塞左心耳的入口,防止血液在此聚積並成為血塊。
微創左心耳封堵術期間,醫生會透過經食道心臟超聲波測量左心耳的大小,選擇適合患者的封堵器。同時,醫生會在患者其中一邊大腿內側進行穿刺,於靜脈之中放入導管。在超聲波或X光的引導下,導管會通過左右心房的間壁,到達左心耳,再植入封堵器。確保封堵器固定並密封了左心耳後,便可移除導管。
手術後,一般患者可於四十五日後停服薄血藥,其後轉服阿士匹靈。封堵器一般可永久使用,無須更換。
謝先生聽從醫生建議,接受了微創左心耳封堵術,並在術後停用薄血藥。此後,他未曾便血,中風也不曾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