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得到位的一仗
滯留湖北的港人,上星期終於可以回家。有政壇老友話,政府在接回鑽石公主號和湖北港人回家一仗上,做得到位。
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傾起,佢話很多滯留湖北的港人失去預算,對於有病在身,缺藥、缺糧的則更加徬徨。自湖北省實施封閉式管控後,駐武漢辦收到的求助個案不斷上升。但他知道根本不可能一次過接回數千名港人,只能夠分階段做,但誰應該先回來?那就面對很多兩難。
居住在武漢市一帶的港人,在操作上最容易,只要有交通工具接他們到集合點就可以了,但很多在湖北省不同地方的港人,也有實際需要盡快回港,例如孕婦、要考試的學生、要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等。政府只能盡量人性化處理,平衡各方面因素,定出首批接回香港的名單。

聶德權話,由於行動計劃並非一般旅行團,每個個案都有不同需要,必須分別處理。第一批回港的名單上除了大家最關心的孕婦,還有其他個案是很特別的,例如有兩名聾啞人士,和他們聯絡時,只能透過微信溝通。嚴格來說,他們並不屬於較迫切需要的種類,但考慮到他們滯留當地,在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困難,於是決定將他們先接回來。不過,要安排懂手語的人到武漢參與行動並不容易,入境處、衞生署、醫管局的同事更特意準備了紙和筆,方便溝通。
這個大行動是跨部門、跨地域、跨公私營機構的合作;首先是駐武漢辦人員一直留守,與當地政府聯繫,而當擬好上機名單後,便安排當地運輸公司接載港人到達已停運的武漢天河機場,由工作人員特別為包機提供服務,入境處人員協助乘客登記。從電視畫面見到,入境處處長曾國衛永遠企到最前,甚至幫乘客搬埋行李,十分落力,而香港的機管局,亦調動了大量人手部署,才順利將香港人帶回家,食衞局就負責最後的部分,將到埗港人安排入駿洋邨隔離。
不過落機時,卻傳來令人難過的消息,有位仍在當地的孕婦需要做人工流產,其實佢哋都反覆考慮過這個案,可是由於她的住處距離武漢機場超過四百六十公里,行車時間需要差不多七小時,在評估過風險後最終未能成事。
至於聶德權自己,因為佢乘坐的機上有一位乘客確診,所以本周一起佢會自我隔離,在家工作十四日,稍後去港大做檢測,確保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