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園繫香江‧監院隨筆 2020 年 03 月 10 日

李耀輝(義覺)道長

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

道家「三寶」:慈、儉、讓

很多人問我:「除了拜神祈福,道教還有甚麼內容?」其實,道教的文化源遠流長,拜神祈福只是科儀文化的一部分,當中還包括了道家思想、玄學哲理、性命雙修、氣功養生、占算術數、煉丹製藥等多種內容。其中,道家思想始祖老子著作的《道德經》更是包羅萬象,探討了宇宙奧秘、自然規律、國家治理、身心修養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今已成為各門各派的主要經典。現時,《道德經》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而被翻譯為最多語言的一部經典名著。
雖然《道德經》只有約五千字,但要理解透徹其中精髓,並不容易。本人以往在大學講授《道德經》時,特別強調道家「三寶」,希望學生謹記及應用於日常生活,作為處世法則。經文第六十七章云:「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人有三種「寶物」,需要執持這種人生價值,包括:慈、儉、讓。大家能夠實踐這三種美德,必可獲福無量,廣結善緣。我多年的好友葉愷知道我很重視「慈、儉、讓」,早前特別為我書寫三字在牌匾上,十分感謝他的美意。今已懸掛在黃大仙祠的悟道堂監院辦公室內,以示不敢忘記!

好友葉愷書寫的「慈、儉、讓」牌匾。

 


慈,就是慈愛萬物。道教強調「齊同慈愛」,即使是自己不認識的人,也會慈仁對待,愛人如己。猶如一位父母有三個孩子,不會因為某個漂亮或聰明,而不喜歡另外兩個。如果人能夠心存大道,大自然的萬物在我們心中便是平等,所以大家不可肆意破壞及殺生。此外,修行除了要保存一顆慈愛的心,更要多說善語,關心別人;多行善事,報施助人。《道德經》曰:「慈,故能勇。」由慈愛而生的勇,是為大勇;就像慈母保護孩子,勇敢無畏。
儉,就是儉嗇。做人要抱持一種勤儉節省、不貪婪和不放縱的態度。一方面是指物質上的衣、食、住、行等都要以節約和節儉為原則;另一方面更重要是指精神上的蓄養和儉嗇。《道德經》曰:「儉,故能廣。」珍惜福緣,不浪費不虛耗的人,福常有餘。儉約的生活正是矯正人類浪費和破壞生態的根本方法,也符合現代環保的宗旨;而愛惜精神,是養生重要一環,乃厚藏根基,保養生命力的關鍵。
讓,即是謙讓而不爭做霸主。《道德經》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不搶在人的前面,不處處爭先,這樣才受人真心尊敬,誠心信服。做人絕不可以為了爭取上位,用傷害別人或不正當的方法;而是靠真正實力、拼搏和謙虛的態度,大家必定有目共睹。看似吃虧,其實隱含大智慧。
道家「三寶」是老子 (道教奉為「太上道祖」)留下的人生智慧,用來待人對事將會無往不利;而且可以感應上天,得到眷佑。在紛紜多端的世事裡,慈愛可以令人更包容、團結;儉嗇可以令人知足、寡欲;謙讓可以令人柔善、和諧。本人相信,大家如能實踐慈、儉、讓,除提高個人涵養品德,亦可令社會充滿正能量,化干戈為玉帛。
(註:因應疫情現況,本園於二月五日起,每天開放時間改為早上七點至下午兩點,直至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