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善說亮話 2019 年 12 月 17 日

張亮

由私募基金轉職慈善信託基金,轉化追求回報的霹靂手段,凝聚廣結善緣的菩薩心腸;現任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性好山水、讀書,偶爾長跑。

再談大館:復修四座 迎難而上

認識筆者的友好都知道,在下對「大館」這個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情有獨鍾,在這裡也不是第一次,與讀者分享大館復修過程及開幕後的點滴。

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保育及活化歷時超過十年,由香港賽馬會與政府合作推行。建築群由三組法定古蹟組成,共有十六幢歷史建築。當中的十五幢經過細緻的復修後,已於二○一八年五月以「大館-古蹟及藝術館」之名開幕及陸續向公眾開放。一年多以來,大館為訪客帶來多個精采節目,至今接待超過三百四十多萬人次,成為香港最多人拜訪的古蹟。

但我們的工作還沒完結。十六幢歷史建築中,餘下的最後一幢──已婚督察宿舍(「第四座」),因在二○一六年五月工程期間發生部分倒塌,復修工作亦告暫停。在二○一六至二○一八年期間,馬會提出多項初步復修建議諮詢持份者,及後在二○一八年九月整合為一個方案,並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接納建議的整體設計概念。

剛於上星期(十二月十二日),筆者聯同負責活化計劃的工作小組同事特意到古諮會,向委員匯報第四座的最新進展,包括在為詳細工程規劃展開進一步研究及勘探時,就第四座狀況的新發現,及因此需要更新的復修方案。

與過往工程規劃做法一致,馬會與專業項目團隊仔細審視及評估工程上的問題及對建築物的影響,並與政府進行討論和協商。項目團隊亦聘請海外磚砌結構和木材結構專家進行詳細檢查,發現第四座的狀況比預期的更為惡劣。

馬會一直以盡責、透明和謹慎的方式進行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為了讓古諮會委員更了解第四座的狀況,我們亦於早前邀請一眾委員親身進入第四座實地觀察。不少委員都認同馬會在第四座復修工作上的努力,以及明白到工程將要面對的極大挑戰。

在整個活化項目中,馬會秉持三大保育原則:(一)以安全為大前提;(二)致力復修以呈現其歷史原貌;以及(三)在外觀上展現新舊建築融合。第四座復修方案貫徹整個活化項目的保育原則,亦會謹守《巴拉憲章》(Burra Charter)的國際認可文物保育準則,僅作出最少及必要的改動。

正如筆者早前的文章提到,歷史建築的保育不應只是保存舊建築當作古董般觀賞,而是為歷史建築提供新的使命和用途。第四座的復修工作突顯了保育和活化歷史建築項目所面對的挑戰。筆者及保育團隊對項目的成功抱有堅定不移的決心,致力把該建築復修至符合現今安全標準,在公眾安全和文物保育之間取得平衡,令第四座能夠與大館其他歷史建築及新設施一起,成為市民可享用的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