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軍澳日軍鬼魂傳說
將軍澳,除調景嶺一帶外,算是香港的新區域,早年人口不多,直到九十年代開始,發展成新市鎮,調景嶺舊區亦清拆改建,成為今日的住宅區。
不過,將軍澳其實也有不少靈異傳聞,特別是歷史較長的調景嶺,香港人通常都知,它的舊名是「吊頸嶺」,從六、七十年代以來,就是香港其中一個猛鬼地。
將軍澳的將軍
將軍澳,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的海灣,本來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坑口則原有一個小墟市,現在填海後已發展為新市鎮,並成為全個區域的名稱。
早在明朝時便有人定居,嘉靖年間即有文字紀錄。至於將軍澳名稱的由來,就有多個不同說法。相傳南宋末年,宋帝昺逃難九龍半島,將軍澳的將軍是其中一位護送皇帝的將軍。另一說法是,清朝附近常有走私船出沒,朝廷派了一名將軍鎮守此地,故名「將軍澳」。
最後一種說法,認為「將軍」的發音與英文的「Junk」相似,從英文的「Junk Bay」翻譯而成。



調景嶺現時仍然留有不少歷史建築物,調景嶺山上的舊警署,現為普賢佛院。維景灣畔海邊,二戰時即為日軍行刑棄屍地。
吊頸嶺和棄屍地
調景嶺的民間稱呼為吊頸嶺,據說在一九○五年時,一位加拿大籍洋人,本為退休公務員,他在該處海邊興建了一間麵粉廠,不過經營不善,於四年後倒閉,他亦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於該廠房內吊頸自盡,因此就出現了「吊頸嶺」這個名稱。
從那時開始,這個地區就被指常常鬧鬼,但要到日軍侵華,香港三年○八個月的被佔領時期,這個地方就更出名,皆因有傳當年日軍就把這間麵粉廠作為行刑總部,殺害大批反抗人士,屍體即拋下海,早年甚至有傳,調景嶺海邊有一個石沙灘,海邊豎立了條石柱,居民一般稱為白石柱,是調景嶺的居民游泳玩樂的地方,有說就是日佔時期,斬頭的刑場之一。
調景嶺亦曾是大型寮屋區,居住了大批因國共內戰後來港人士,不少從小在這個山頭長大的人,都說曾在夜晚,看見滿山都是身穿軍服的鬼魂,排隊走向海邊,最後消失不見。
這個海邊,就是現時維景灣畔對出海邊。

調景嶺站的設計,從開始時就被認為有「古怪」。
墓穴港鐵站
都市傳說通常都是天馬行空,相傳調景嶺自古即死得人多,因此當年調景嶺港鐵站建成後,即有人稱該站外型似足一個墳墓,原因就是要「安慰」該區大量的亡魂。
調景嶺以青色為主題,給人一堆草山在山頭的感覺,從外看,該站有一半在山中、一半成方型露天,配合之下就似是一個傳統山墳!
隧道日軍腳印
將軍澳港鐵在興建時,亦曾傳出過不少靈異傳聞。
話說當年建將軍澳綫時,隧道要經過百勝角,由一間日本建築公司負責。有工人在隧道工作時,常常發現隧道出現水漬,後來水漬上更清楚顯示軍靴的鞋底,甚至有人稱可以見到「大日本製造」的日文!
據說,後來日本公司知道情況後,就以日本神道教儀式除靈,才能解決靈異事件,最後隧道才能順利建成。

調景嶺現時有不少新穎建築,近年亦發生過不靈異事。

港鐵將軍澳綫興建時,就曾傳出有日軍鬼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