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到的理由
自數年前開始,二十五歲的陳先生(化名)便追求每天「完美」上班。所謂「完美」,是指他從家中外出時,升降機內只有他一人。若他下樓期間,有其他住戶進入升降機,就必須折返住所,重新出門。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每天提早一個小時起床,惟仍遲到不斷,更多次收警告信。他的家人深感不妥,勸喻他求醫。最終,精神科醫生診斷他患上強迫症。
正如陳先生的情況,許多強迫症患者未必察覺自己患上此症,反而是他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察覺徵狀,甚至受到困擾而勸喻或陪同患者求醫。
強迫症的病徵可歸納為五大方面。第一,是強迫性思維,患者的腦海會闖入某些信念、想法或詞彙,雖然知道這些念頭源於自己,但無法阻止它們出現。第二,是強迫性反覆思考,即使是日常活動,患者也必須不斷考慮,可能是擔心事情失控,也可能是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傷害別人。第三,是強迫性衝動,患者會突然產生衝動,認為必須作出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通常令人不安。第四,是強迫性儀式,患者認為必須以特定方式進行日常活動,但這些方式大多重複且無意義。第五,強迫性恐懼,患者須跟從強迫性思維,或依賴強迫性儀式,從而減輕心中的焦慮和恐懼。
如患者連續兩星期或以上出現強迫症徵狀,並已影響甚至妨礙日常生活,便應經由精神科醫生診斷,判斷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強迫症患者一般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及血清素調節劑改善病情。前者是一種心理治療,目的是改變患者的思想及行為;後者則是藥物治療,可平衡腦部中的血清素,用以減少強迫症徵狀。如患者只有強迫性思維,血清素調節劑的效果會比認知行為治療理想。要注意的是,部分血清素調節劑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亦有部分不適宜懷孕女士服用,若患者計劃生育,可先與醫生了解相關副作用。
陳先生確診後,醫生為他處方了血清素調節劑。他用藥十二周左右,徵狀已大為減少,可與他人共乘升降機。現在,他不再追求「完美」上班,不但能準時上班,更換來了更多睡眠時間,精神較以往飽滿,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